第十三章 一夜大雪风喧豗(三)
雍王府。
时间刚过三更,这夜的风雪越来越大,几
有将天地填埋之势。悬挂在雍王府外的几盏孤灯,不是已在风中湮灭,便是摇摇
灭,黯淡无光。三重台阶上的朱红大门紧紧关闭着,唯有府中不知何处的院落之中还有隐隐的笑语声伴着管弦乐声传出,让人恍惚觉得,这朱红大门隔绝的世界之中,还有着与凄凉风雪决然无关的旑旎风光。
一骑快马风驰而至,一个內侍几乎是跌跌撞撞地滚下马来,还不及爬起⾝,却又被台阶边的另一个庞然大物绊倒,大概是为了明⽇的灯节所搭建的灯架,还未及完成便因这越来越大的风雪而提前停止,下面大半部分都已为大雪掩埋,连大体的形状都已经看不出来。
但那个內侍似亦无心去查看那是什么东西,便连滚带爬地奔近大门,一把勾住门环,不顾一切的“砰砰”敲起来。仿佛雍王府內,早有人在等等他的到来,在这么大的风雪中,他敲得两三下,们“呀”的一声打开一条
来。那內侍低声说了句什么,便被人引进王府,大门随即便又被匆匆关上,竟连那內侍的坐骑,亦无人去照管。
“大王,官家…已经大行了!”
內侍带来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消息。也不知是寒冷还是紧张,在禀报这个消息时,內侍的声音都有些颤抖。这么大的风雪夜里,冒雪赶至雍王府,他的嘴
都已冻得发⽩。
然而他抬起头来,却看到雍王竟没有任何反应,仿佛是被这个消息惊呆了一般。他心下更加焦急,伏在地上,又催促道:“押…班差小人来,…请大王火速进宮,以定人心。”
但赵颢依然没有说话,竟似出了神一般。
这当然不是因为感到震惊,此事本是预料中事,赵颢甚至一直在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他也早已做了周密的准备。这些个晚上,他几乎没有召唤任何一个宠姬侍寝,甚至在就寝时都是和⾐而睡,为的便是在急变发生时能够从容应对。他以为早已准备万全,但没料到,当事情真的发生时,他居然觉得拿不定主意了。
这也并非他的心里还顾念这手⾜之情,对那个一贯友爱的兄长的逝去感到悲痛,而是莫名其妙地就觉得准备不⾜:一个汴京罕见的风雪夜,灯节即将开始的前夕,一场⾜以改变他整个家族与人生的大变故就如此到来了!虽说是应约而至,但对于即将面临剧变的人而言,还是会不由自主地被那种世事无常的命运所震动。
“大王!”赵颢的沉默让这个心急如焚的內侍,越发
切“大王要火速进宮!”他恨不能爬起来,拉着赵颢的袖子就走。他是石得一的心腹,知道今晚的事情,关系着他的⾝家
命。但是他也知道面前这个雍王,不⽇之后,便将是他的新主子。无论如何,他都不敢无礼。
赵颢终于警醒过来,他连忙以镇定的声音安抚这个忧心忡忡的內侍,心里却依然拿不定主意,此时进宮,是否是最适当的时机?进宮会不会有危险?他环视左右,却发觉李昌济未至,没住在王府的吕渊更不可能这么快赶来。
“怎的这么慢?”他烦躁地催问着心腹僮仆,在房子里反反复复地走来走去。角落里的座钟每一
指针的走动,都显得那么的缓慢。“快,再派人去请!”
便在赵颢心
如⿇的时候,李昌济终于匆匆忙忙赶来。他跨进屋中的第一句话,便是:“请大王速速进宮!”
但赵颢依然有些迟疑:“然吕…”
他才说了两个字,李昌济已察觉到他心中的迟疑,立即顿⾜打断了他:“吕公子那厢,贫道自会派人知会,此刻时机宝贵,不能有顷刻耽误,请大王速率王府亲从⼊宮,早一刻见到太后,便能早一刻到福宁殿,以定大局,免生变数。”他看到赵颢的表情依然没有下定决心,不等他说好,便又断然道、“大王,今夜之事,唯有令太后亲眼见着大王,才会顾念⺟子之情,更何况,若是众将迟迟见不着大王,只恐人心涣散,后果将不堪设想!贫道来之前已经⻳卜,卦象大吉,大王不可再有迟疑。”
“大王不至,人心难安!请大王随小人进宮!”那报信的內侍,这一次终于连贯顺畅地讲出话来,跟李昌济一起催促着这个突然之间变得优柔寡断的雍王。
李昌济最了解赵颢的心思,又到:“大王一去,贫道立时亲自去找吕公子,与他一道率宮外归附的班直侍卫,自东华门进宮与大王会合,如此可保万无一失。大王,切不可再犹豫,否则违逆天意,祸不旋踵。”
到了这时,赵颢才咬咬牙,下定决心,不再犹豫,向李昌济拱手一礼,带着托付意味的郑重说道:“孤便马上进宮。其余之事,便拜托仙长!”
三更二点左右,雍王府的大门忽然再度打开,二十多名⽩袍男子牵着马鱼贯而出,在门外上马,由一个內侍引着,冒着风雪,朝皇宮方向疾驰而去。
三更刚过,开封府。
“爹爹节哀,请速更⾐,赶紧进宮吧!”
“进宮?”韩忠彦望了一眼门外,中使已经回宮缴旨去了。他这时候才觉得
口一阵阵闷痛,他想起皇帝对韩家的恩德,眼睛不由得又
润了。还不到举哀之时!韩忠彦在心里对自己说道,他起⾝抬起手来,用⾐袖抹了抹眼泪,望着儿子韩治,反问道:“我此时进宮何为?”
韩治一时愣住了,他明明刚刚听到他⽗亲口里说“遵旨”的,而皇后的口谕,亦是召韩忠彦即刻进宮。
“噤中自有相公们主持。”韩忠彦轻描淡写地说道,但却已令韩治惊讶得将口张得老大——这言外之意,不是要违旨吗?!其实倘是别人抗旨不尊,倒也不值得韩治多惊讶,但说出这句话的,却是他⽗亲!
一贯被人讥为除了长相类他祖⽗韩琦之外,实则样样不如祖⽗的⽗亲!在韩治的记忆中,从未有过⽗亲违逆上意的记忆。⽗亲该不是悲痛过甚,
了心智吧?韩治狐疑地望了韩忠彦一眼。这个时候,任何举措失当,连累的将是整个家族…
韩忠彦却没有去留意儿子的神态,又对一个亲信家人吩咐道:“韩平,你去从家人中挑出四十名壮勇习武之人,全部要河北乡人,换了素⾐,备好佩刀、弓箭、马匹,休要耽搁!”
“是!”韩平欠⾝答应了,亦不多问,便转⾝离去。
韩治却听得更加胆战心惊,但韩家乃是世家大族,家中规矩甚严,他有再多的疑问,亦不敢多问;然若不问,却终不心安。眼见着⽗亲便要进去换⾐服,韩治急中生智,鼓起勇气,大声道:“爹爹,让孩儿也一道去吧!”
韩忠彦似有点诧异地回头看了他一眼,却没有说话,只默默点了点头,便朝里间走去。
待到韩治匆匆换了素⾐,取了坐骑出来,便见院子里面韩平早已领着四十名亲从整装待发。韩忠彦亦已换了一⾝⽩袍,
间配着印绶,已骑在马上,见他出来,韩忠彦便率众出府。韩治连忙上马追上,才出了门,一阵朔风便夹着雪片刮到脸上,韩治顿时冷得打了一个哆嗦,他咬紧牙关,忍住没敢叫出声来。
知开封府与别的朝廷重臣不同,家属便住在开封府衙之內。这是韩忠彦一行出了开封府,往东拐到州桥北面,韩忠彦却并不顺着御街往北走,反而一直往东,道了大相国寺附近,才捡了条小巷,往北直行。韩治跟在众人后面挥鞭急驰,却越走越是奇怪:“难道⽗亲想从东华门进宮?”但他看看众人挎弓别刀的装束,却又直觉不太可能。
众人如此一路疾驰,眼见便到了皇宮的东角楼附近,韩治正心里思量着,忽然,前头的韩忠彦勒马停了下来。他正纳闷,却见韩忠彦与韩平下了马,朝一间⾼楼走去。韩治驱马上前,看得清楚了,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是一座望火楼,楼下则是军巡铺。
韩治也连忙下了马跟过去,却见那军巡铺內,出来一个厢巡检,朝韩忠彦行礼参拜。便听韩忠彦问道:“可有何异常?”
那巡检欠⾝回道:“不曾见得。”
“有宗子从此过否?”
“不曾见。”
韩忠彦点点头,又沉着脸说道:“尔不可懈怠,好生看守。他人尔不必拦他。天明前若有宗子从此过,管他亲王郡王,一律挡了,走漏一个,吾必斩尔!”
那巡检唯唯领命而去。韩忠彦遂又上马,一行人又继续驱马朝北边驰去。韩治自是不知,从除夕开始,韩忠彦便以加強维护京城治安为由,下令开封府城內十厢一百二十坊所辖的巡检、逻卒、公人昼夜加強巡视。又给几处要紧处的巡检颁下密令,令他们派人严密监视东华门、拱辰门,以及咸宜坊等宗室聚居区的动静。在这方面,他却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宋代贵人为防火灾,往往会想尽办法,请求开封府在他们的府邸附近设置潜火铺!此时这些潜火铺却正好成为韩忠彦的耳目。汴京城里任哪家王邸有任何动静,这些潜火铺都很容易发觉,虽然用不了望火楼的通讯系统,却亦可以快马通报。
但此时韩治亦已隐隐猜到他⽗亲的心思,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大半。转而代之的,是⾎脉开始沸腾。他一面劲使驱赶着坐骑,寒风与雪块刮到脸上,不再是冰冷的刺痛,而是一种让人清醒的刺
。这是他第一次感觉到,原来⽗亲亦是他所尊敬的祖⽗的儿子。韩家人的骨子里,都流着忠献王的⾎
!
韩忠彦又在东华门、大货行街附近的两处军巡铺前停了两回,询问过东华门的动静,两处皆言并无异常,亦不见有宗室经过,他又问了军巡铺时刻,此时已近三更四点,韩忠彦的脸⾊终于霁缓。回到马上,对韩平说道:“还有一处,问过景龙门,若无异常,便是平安了。”
那韩平不善言辞,不过嗫嚅而已,韩治却是心里一愣,旋即明⽩过来,他⽗亲防范的竟是雍王!雍王住在咸宜坊,咸宜坊属于新城城北厢,他要进宮,要么痛过封丘门走东华门,要么痛过景龙门走拱辰门,最张扬亦不过绕道东角楼走左掖门,而绝无绕上一个天大的***去走西华门的道理。但这些韩忠彦自是不方便宣之于口,更不能说明他具体针对的是谁,不过若是巡视了景龙门尚无异常,那自然便是平安无事,可以放心了。韩治想到这些,心里对他⽗亲更是刮目相看。
众人正
继续往景龙门北行,忽见一个浑⾝是雪的骑士骑着一匹棕马疾驰而至,到了军巡铺前,便听他“吁”的一声,一个急停,便翻⾝跳下马,口里叫道:“快、快、给老子换马!”众人见那人⾝材五短,却这般敏捷,都不由得停下来,齐声喝彩。那人循声望来“啊”的一声,却也不管那军巡铺的逻卒了,直奔韩忠彦马前,单膝跪下,行了一个军礼,道:“新城城北厢巡检马绍,拜见大尹!”
韩忠彦见着马绍,不由脸⾊微变,他知道马绍与温大有与东宮的田烈武相
莫逆,便特意将二人调到新城城北厢,其意便在以防万一,此时马绍这么急急忙忙赶来,显然不会又什么好消息。
果然,便听马绍又禀道:“三更点左右,雍王率二十余名卫士出了王府。”
此时风雪方盛,马绍又刻意庒低了声音,这话便只有韩忠彦⽗子与韩平几人能听得到,但便是这轻轻一句话,如同一声惊雷,打破了韩忠彦期盼能太平无事度过此夜的幻想。
韩忠彦定了定心神,忙问道:“雍王现在到了何处?”
“禀大尹,约在三点多些,下官与温大有在封丘门外二里许赶上雍王,温大有已挡住雍王,下官急急前来报信…”韩忠彦方松了口气,不了马绍的话却还没有说完:“下官还接到部下消息,有几百人的班直侍卫,正往景龙门方向赶去,內城闭启城门之制早已废弛…”
“你说什么?!”韩忠彦脸⾊都⽩了。
出大事了!
韩忠彦原本只是防着雍王进宮惹⿇烦,便想把他好好地摁在王府內,等到君臣名分定下来,便可以将一切矛盾消弭于无形之中。但他绝没有想到,竟然会有班直侍卫的异动!
“有几百人的班直…”马绍以为韩忠彦没有听清,又说道,但话未说完,便见韩忠彦拨转马头,对着韩治与韩平说道:“大郞,你与韩平即刻去宣德门前的御街,若有相公、执政进宮,立刻拦住,告诉他们,雍王作
,宮中恐有他变,为策万全,请他们带兵进宮宿卫。
“是!”韩治一阵奋兴,连忙与韩平一道答应了,正
离去,又被韩忠彦叫住叮嘱道:“为防万一,除非遇着司马相公,否则你二人不要一道去见相公们,若有以外,另一人马上回来找我。”
韩治咀嚼这话中之意,只觉一阵寒意直刺心里,顿时一个
灵,起始的那一点点奋兴之情,早已是抛到了九霄云外。倒是韩平,依然是淡淡答应道:“大尹放心。”他连忙也说道:“爹爹放心。”
韩忠彦点点头,又转过马头,对马绍道:“走,咱们去封丘门!”说罢,挥鞭驱马朝北方驰去。马绍站起⾝来,对韩治与韩平抱了抱拳,亦不待军巡铺换马,跃⾝上马,紧紧跟上韩忠彦。
韩治咬了咬冻得冰凉的嘴
,劲使一挥马鞭,大喝一声“驾”与韩平朝南边驰去。
二人赶到皇宮南面的御街之时,已经快到三更五点。这时已是深夜,在这样风雪肆
的晚上,南面的御街靠近皇宮这一段,又多是朝廷的衙门,因此这街上竟没什么行人。抬眼所见,除了衙门前那些稀稀落落的孤灯,还有许多没有完成的灯架以外,便只有巡逻的兵吏。
韩治此时才知道他⽗亲嘱托的任务有多么困难。在这样的晚上,他二人只要一现⾝,便会被巡逻的兵吏发现,若是平时倒也罢了,但此刻他们却不能冒险——他⽗亲连宰执们都不敢全然信任,这些兵吏焉知可信不可信?
二人方下了马,在御街外面赵了一处隐蔽之处——这里既能看清御街的动静,又离皇宮有一段距离,二人刚刚蔵好,便听道一阵车马之声传来,韩治看得清了,却是吏部尚书王珪的车驾从眼前驶过,他正
大叫,已被韩平一把掩住嘴巴,便听韩平在他耳边低声道:“大郞,等君实相公。”
韩治惊讶地望着韩平,却听韩平又低声道:“大尹曾说过,王公但会做文章,别无所长…”
韩治这才醒悟过来,眼前这情形,他们的确冒不得险,他又惭又愧地点了点头,便见王珪一行人已朝右掖门方向行去,逐渐消失在视线中。
接下来的时机是如此的漫长,韩治二人一直等到四更的梆子敲响——这在往常,那些要上造成的员官,若是住在城外,此时也应当道內城城门了,但这天晚上,韩治眼睁睁地看着四五位当朝重臣从他面前走过,竟是怎么样也等不到司马光。他浑⾝冻得僵硬,心里又担忧会不会是司马光早已进宮,正暗暗计较,忽听到一阵车马急驰的声音传来,声势竟远比此前听到的大。
韩治精神一振,定睛望去,却见御街那边过来的,起码是三位宰执的车驾——从人兵吏,浩浩
竟有一二百人之多!他又仔细观察,却怎么也看不清是哪三位宰执。“管不了这许多了!”韩治转过头对韩平低声说道:“待会我去报信,你等在这里。”
“大郞,还是小人去的好。”韩平虽然有些不放心,但也知道此时是一刻也拖不得了。
韩治摇头摇,苦笑道:“非是我逞強,但你看我这样子,待会儿骑马也跑不动。此事关系重大,我不能愧对列祖列宗。”眼见着车驾越来越近,也不及待韩平回复,便跑了出去。
四更,福宁殿。
仁多保忠浑⾝是⾎,冲到廊下:“相公,要撑不住了!”他⾝边的呼延国与⾼竖也浑⾝是⾎,呼延国的右臂上还揷着一枝断箭,但二人依然紧紧跟着仁多保忠,片刻不离。
石越站在福宁殿正殿外的走廊上,铁青着脸。
“皇城司是何时学会打仗的?!”石越厉声呵斥道“你仁多保忠是
项名将!”
“叛贼人太多了。”仁多保忠此时也神气不起来了,他手下全部的兵力,连班直带內侍,不过六百余人,此时早已折损大半。⾼太后虽然在福宁殿,但那些叛兵的首领也不是饭桶,他迅速将福宁殿周围封锁,外间的班直侍卫不知虚实,照样不敢轻举妄动。从福宁殿被围起,已超过一个时辰,前来勤王的班直侍卫其实络绎不绝,但多是群龙无首,各自为战,少则三五人,最多一次不过五十人,虽然忠勇可嘉,但其实于事无补,反而⽩⽩送命。这自是怪不得那些班直侍卫,军中偶语则族,为防止谋逆,宮中班直侍卫这方面的防备尤其森严,各班直的侍卫往往互不认识,更难说信任,若无素有威望之人将他们组织起来,他们亦只能一死尽忠。而另一方面,叛兵的人数竟是越来越多的,显然是别处还有叛兵陆续前来支援。以仁多保忠的经验,如今外面的叛兵,起码有一千四五百人,几乎是己方的五倍!
而更让仁多宝忠沮丧的是,尽管非常节省,但他也已经快要无箭可用,几次想派人突围出去求援或者去武库搬点箭矢回来,却被叛兵打退。他不止一次地生出念头来,想请⾼太后出来喊几句话,瓦解敌人的军心,但每次都被石越否决。石越可以亲自站在正殿外的走廊上来,与众人一起亲冒矢石,却绝不肯拿⾼太后来冒险。连⾼太后想走出大殿,都被石越派李向安毫无商量地阻止了。
既缺箭矢,亦无援兵,但仁多保忠总算看出叛兵的一个弱点,这些皇城司的兵吏,人数虽多,却都怯于近斗。他便抓住叛兵的这个弱点,与李舜举轮流率残存的班直侍卫一次次地主动冲击叛兵,也算吓得那些叛兵心怀忌惮,无论如何,都不敢过于迫近福宁殿。
但这却非长久之计。毕竟叛军势大,他每冲得一阵,都不敢离开福宁殿太远。己方体力渐竭,而双方接刃⾁搏,死伤难免,部下的伤亡也越来越大,而叛兵兵势却越来越盛。这残酷的局面,不能不让仁多保忠越来越绝望。
但石越却只是冷冷地说道:“已经四更了,贼兵已是強弩之末!”
強弩之末?!仁多保忠几乎暴怒,谁是強弩之末?外面才是強弩之末!他几乎想对着石越大吼,但望着石越镇定的眼神,他终于还是愤愤咬牙忍住,⾼声讥道:“石帅⾼见!”说罢头也不回,甩手走下台阶,⾼声吼道:“不怕死的随我来!冲出去再杀一阵!”
他却不知,此刻,他背后那个镇定冷酷的石越,心里亦紧张的菗搐。为何还没有援兵来?除了皇城司外,究竟还有没有其他军队参与叛
?他一直没听到有关石得一的报告,他又在做什么?算算时间,被召进宮的宰执也快到皇宮了,究竟会不会有人发现不对?还有六哥怎么样了?呼延忠呢?…石越心里又太多的疑问,太多的担忧,但他只能蔵在心里,绝不敢露出分毫。
石越心里非常明⽩,在福宁殿作战的是仁多保忠、李舜举合那些班直侍卫、內侍,但是在这一刻,只要他露出丝毫的动摇,这些人皆会在瞬间崩溃。
这亦是一场意志的战争!
而支撑着石越意志的,是两桩事情——雍王此时尚未露面,已让他心生疑窦;而他未亲眼看见呼延忠与杨士芳的人头,更让他越来越坚信,转机即将到来。
m.Mhu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