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下章
第六章
 (终于看到花了,多谢各位。如果能有收蔵就更好了!)

 二十年的时间⾜够改变一个人,一个一无所有的乞丐会变成百万富翁,一个富甲一方的豪強也会沦落江湖。苟胜这个当年的小宦官现在已经在宮內有些职事了,只是历代王朝不管內廷外廷用人都是一看才能,二看相貌,相貌有时偏偏比才能要重要。苟胜当年军中破了相,一直不大受重用,还好为人勤勉,又有些才⼲,有和他同一批好的宦官上位后于心不忍,便提他做个小头目,管理大明宮中一处偏殿。后来机缘巧合,德宗皇帝偶尔在宮中散步,见他管理人迹罕至的偏殿也如此用心,大加赞赏,想起久居大明宮,太极宮中也须得力的內侍管理,就提拔他到了太极宮,专管这两仪殿。如此才有机会服侍吴颂。那李诵做太子时,虽然仁孝,又于‮家国‬有功,太子位置却幷不稳固,德宗曾有数次想行废立,亏得神仙宰相李泌劝阻。故而李诵为人谨慎,幷不刻意培植势力,除了东宮‮员官‬,外廷没有亲信。所以后来二王刘柳由下臣骤登上位,推行改⾰,虽然颇受百姓拥戴,却毕竟基浅薄,威望不⾼,被权宦权臣轻轻一推,便以失败告终,远窜蛮荒。后人议论多以为永贞⾰新失败主要原因是顺宗中风,无法提供有力支持,实际上基不稳骤行新政也是要因。

 外廷如此,內廷也好不到哪里。李诵本人对宦官擅权颇有看法,故而疏远宦官幷无亲信宦官,就是有,李诵现在也不敢用。李诵早年曾因宮市一事向德宗进谏,被王叔文以“太子职当侍膳问安,不宜言外事。陛下在位久,如疑太子收人心,何以自解”所阻。此后一直低调,最近几年德宗年迈昏庸,宠信宦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竟把大权尽数付权宦,李诵大惊急谏,才打消了德宗的念头。却也因此得罪了权宦,德宗病重,宮中有地位的宦官只有一个李忠言支持李诵即位即是明证。来自后世的吴颂不是李诵,不会自认为“君权神授”凭着皇帝⾝份就能令行噤止。他很清楚,要想抑制宦官必须依靠宦官,否则,“甘露之变”就是他的下场。而能够依靠的宦官,不就在眼前吗?吴颂决定先稳住他,然后再行试探。

 演戏对于深受电影电视浸的现代人而言确实是件简单的事,吴颂头脑后仰,嘴巴微张,作出恍然大悟的样子,说道:“原来是你!当⽇军情紧急,朕后来便不知你的消息,回宮后还曾几次问起,没有音讯,还道你已死于军之中。不想你就在宮內,好极,好极!”说罢哈哈大笑,只是发音器官不受控制,听着有些滑稽。那苟胜却不在意,他曾听东宮的宦官提过此事,又见皇帝提起,不噤感涕零,也连说托陛下洪福。

 吴颂又动容道:“朕本以为你已不在人世,不想你我君臣今⽇重逢。⾜见你我有缘,以后你就在朕的⾝边吧!”那苟胜久有此心,见吴颂幵口,大喜谢恩。又因为吴颂语气亲切,起⾝时,眼圈已经红了。吴颂又道:“不过自古无功不受禄,要跟在朕⾝边,须得有一番考验,你可要小心,不要因为在朕的⾝边就忘了自己本分。”苟胜在后宮多年,自然知道皇帝这是提醒他不要翘尾巴,这倒也合皇帝仁慈心肠,当下发誓云云不提。

 言毕,吴颂正为收到第一个准心腹为以后夺权打基础而⾼兴,就有小宦官报太医侍奉陛下用药来了,一听此言,吴颂不噤头大如斗。吴颂三十多岁,吴颂学习历史,吴颂知道唐代病了要吃中药…

 一个精致的⽟碗,里面放着黑黑亮亮的汤汁,散发出一股浓郁的味道。有经验的人一眼就看出来了,这就是传说中的中药。不是吴颂也不是老雁对中药有偏见,只是中药的味道委实太自了点,在佛家就是净土宗,在丐帮就是污⾐丐,几乎每个孩子都有逃避喝中药的历史。不信你看吴颂,儿时的惨痛经历一下子浮上了心头。但是吴颂不能不喝,第一,他不是孩子了,第二,他要养好⾝体,找机会喝酒,毕竟⾝体还有半边感觉⿇痹,这个滋味不好受,第三,他要装象…

 (此处省略若⼲字)

 暗念着“良药苦口利于病,喝完了苦药喝美酒”的吴颂悲壮地喝完了中药,苟胜亲自端上来茶盅给吴颂漱口,接着王叔文就来了。

 王叔文昨晚回去后,见吴颂⾝体已经好了几分,大喜过望,招集王伾、刘禹锡、柳宗元、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等人,通报了吴颂的病情进展幷转达了吴颂对大家的亲切问候,本就雄心万丈的太子成员更是摩拳擦掌,群情振奋。送走众人后,王叔文接着就为吴颂的失忆担心。他知道吴颂既然已经醒来,明⽇必定议事,第二天早早起来,预防万一。吴颂起⾝后,他就赶来求见,众人都知新帝宠信他,倒也不觉奇怪。

 果然吴颂起⾝后,早有宦官报与大臣与权宦知道。于是等吴颂吃完早饭,吃完中药漱口N遍以后,就有宦官禀报,众內外大臣已到两仪殿前殿了。两仪殿地处太极宮后宮,与太极殿相对被称为“內朝”是大臣们⼊宮议事之地,也是吴颂暂时的寝宮…自⾼宗后,政事多移至大明宮‮理办‬,如果吴颂够长寿,也会搬去大明宮的。还好吴颂是病人,不必步伐庄重摆出帝王气象,也就不必担心出纰漏了。于是在两名小宦官搀扶下,步履蹒跚地走了出来。李诵病中,众大臣也不过是在御前商量,然后等吴颂‮头摇‬不算点头算了,吴颂心知不会太劳累,今⽇要议之事王叔文已预先告知,什么时候点头,什么时候‮头摇‬一清二楚,不懂的就打定主意紧急关头装熊。于是吴颂就坐在龙上听重臣们议事,本来这个“坐”可以改为“卧”的,只是吴颂初来乍到,低调一点很有必要,毕竟要想安稳过⽇子,这些大佬的支持很重要。同时也好奇这些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想观察观察积累点素材。

 属于吴颂的事情果然不多,基本上只有点头,连‮头摇‬都免了。吴颂虽然是学历史专业的,但和历史人物相比,在具体历史中还是太不专业了。几件大事,皇陵营造,由太常卿杜⻩裳汇报,度支预算,专家是杜佑,防备吐蕃回鹘趁新君新立起事,自有兵部和范希朝等一⼲老将心。还有大赦、召还升迁前朝左迁‮员官‬等要做的事,都是惯例,大臣们也一一汇报,好让吴颂有个准备。于是整个议事李诵就在点头中度过了。大臣们知道吴颂大病未愈,大半个时辰就把大事议完,各回衙署办公,效率不是一般的⾼,要起草的诏书自有王伾作。吴颂也记住了诸位大臣,知道了最老的是贾耽,而杜佑略胖,另一个宰相⾼郢则文质彬彬,不过也老得可以,还有偏瘦的老头是新任太常卿杜⻩裳。  M.MhuAxS.cOM
上章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