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洋 下章
第一百九十八章 陷害
 对于谭延闿而言,现在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有名归有名,但是还不到让他对对方服气的地步。在他的眼中康有为和梁启超与那些坐而论道的清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他们提出了种种口号,写了很多文章来针砭时弊,但却没有一篇文章来具体解决问题的。

 看到问题不算本事,只要脑袋稍微清醒一点便可以看到这个时代很多问题,但是能够看到问题并且提出稳妥的方案着手解决问题的,谭延闿非常自信自己是当今做的最好的,也是最有成果的。谭延闿不能肯定原本历史上的戌戌变法会不会发生,按照目前康有为活动的趋势,他要见到光绪皇帝发动变法还是非常有可能的,不过历史上的戌戌政变还会不会发生呢?!

 “白身未必成不了大事,不过成不成大事要看他们的情如何,至少以康南海那样自高自大的样子,他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康南海、康圣人!呵呵…”谭延闿嘴角微微翘起。

 谭延闿身处这个时代,加上他前生记忆中对一些历史名人的回忆,有的时候他也是难分真假。处在他现在这个地位,同后世教科书上定的著名历史人物见面都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甚至像康有为和梁启超这样的历史名人想要见自己还不得不送一份拜帖过来,由自己来决定是否接见他们。

 以往的官场经验告诉谭延闿,自己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身在这个泥潭之中做一两件亏心事这并不稀奇…为了拓展北洋的生存空间,甚至为了保住胶州湾,自己向慈禧太后孝敬了多少银子,从李莲英往下数,内务府中多少太监接受过他的行贿?像慈禧太后、李莲英、荣禄等,这些都是能够在历史上排得上号的人物,还有那些排不上号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人。要是算算从谭氏父子接手这个北洋之后,光是用在行贿上的银子恐怕没有个四五百万两还真拿不下来。

 一想到这里,谭延闿心中不有些苦涩:“康有为和清是五十步笑百步。而我谭延闿又如何?和李鸿章不过也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只不过是仗着自己能够预先知道点东西提早预防没有打败仗而已!”

 康有为地拜帖突然让谭延闿想到了许多,数年前他还是“谭三公子”的时候,满脑子里面也不是没有中国,但更多的是“一见风声不对,立刻逃命出国”或是干脆居家移民过太平安稳日子,来个眼不见心不烦。现在随着自己地地位不断上涨,手中的实力逐步增强的时候,脑子里面倒是没有“逃命过安稳日子”的想法了。不过却有了“中国舍我其谁”的想法。

 谭延闿用手拿起书桌上的一件蛔青铜器,沈静知道这件青铜蛔是圆明园的旧物,是谭延闿用五千两银子从一个英国商人手中得到的。除了这件青铜蛔之外,传闻一共十二件十二生肖青铜首数年间被谭延闿找到了七个。算起来这件青铜蛔的成价是比较便宜了。

 对于这十二生肖铜首,沈静是不感兴趣地,但他知道谭延闿对这组青铜器有着极为特殊的感情。说不上来是喜爱。因为谭延闿的字写得非常好。再加上很少给人题字,少年成名所致。谭延闿任何一副字如果出去没有个五六百两银子是不用想地。沈静知道谭延闿的收藏品中很少有青铜器,更多地是字画古籍,而谭延闿对这套生肖铜首而言,就沈静的感觉准确的说更多地是愤怒…不过沈静知道每逢有重大抉择之时,谭延闿总是要拿起一件生肖铜首沉思良久地。

 沈静不明白这十二生肖铜首在后世地意义,谭延闿前生记忆里虽然知道的不多,但是后世中国可是花了数千万地港币才回购了四个。

 这段日子和德国亨利亲王进行谈判,谭延闿几乎每天都要抚摸这些青铜器…与德国进行谈判犹如走钢丝一般,他尽可能的在不怒德国的情况下争取中国的一切权益。

 谭延闿第一次见到生肖铜首的时候是极为震惊的,因为百年之后这组十二生肖铜首中的几件曾经掀起了轩然大波。记得后世嘉士德和苏富比两大拍卖行不顾中国政府的反对强行在香港拍卖四件生肖青铜首,恍然隔世一般,谭延闿居然在这个时代看到了生肖铜首,这个蛔便是他所得到的第一件生肖铜首,随后几年他又陆续获得了几件。

 “什么时候都要靠实力来说话!”谭延闿紧紧的攥住青铜蛔心中暗自想到。

 谭延闿说到:“文渊兄,康有为的事情以后咱们也不要手了,他们如何折腾是他们的事情,只要不碍咱们的事情就行。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军队不能和这些人有任何瓜葛,更不能和这些人来往甚密,一旦被发现就将其调往山东,实在不行踢出军队亦在所不惜!”

 谭

 问题,我会注意的。”

 “另外告诉赵恒君可以收网了,旅顺那边后天就要行动,赵老爷子这边手脚要利索一些,毕竟日本人在这里也算是外国人…”谭延闿的语气虽然很平淡,但是沈静听在耳中却是杀机四溢。

 随后的日子中,谭延闿继续和亨利亲王周旋,谈判过程显得剑拔弩张、火星四溅,谈判同行的李鸿章早已经有些失去信心,生怕惹恼了德国人,结果退出谈判序列但却没有对任何人表示对谭延闿的不满。而另外一位中方主角翁同龢先前对亨利亲王还是趾高气昂的,不过随着亨利亲王不断的以战争威,翁师傅也软了下来,反过来以促成协议为由促催谭延闿让步。

 “翁师傅!你要当这万古留名之人,晚生绝对成全,不仅如此,晚生还要给你铸一尊铜像放在琉璃厂,让天下读书人好瞻仰你的风采!”

 每逢翁同龢出言服软的时候,谭延闿总是坐在一边不咸不淡的说出这句话,起初翁同龢还跳起来要上演“全武行”结果被其他大臣给拦住。最后几次翁同龢也知道谭延闿这次是铁了心的跟德国人耗上了,也不等谭延闿说出更难听的话,随即也学李鸿章一般把自己关起来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谭延闿的话是够损的。用秦桧来映翁同龢,这让翁同龢如何受得了?就连谭钟麟也不得不叫他过去一趟训斥了一番。不过随着翁同龢与李鸿章退出之后,整个谈判局面至少在中方这边算是完成统一地局面,谭延闿成了执掌谈判的最高官员。当然荣禄也参与谈判,可是荣禄被谭延闿所收买,除了一开始的时候还正经八百地来过几次,看到这么火爆的场面干脆以后不来了。

 翁同龢虽然不太参与谈判,却一直没有闭上嘴巴,还到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面前告状。无论慈禧太后还是光绪皇帝都希望能够尽快的解决胶州湾事件,这就给谭延闿以很大的压力。不过翁同龢百密一疏,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好学生文徒居然是个贼…文徒在翁同龢的护佑下得了状元。就一直待在了翰林院,而翰林院中却有一项读书人奉为圭臬的珍宝…《永乐大典》。文徒就利用出入翰林院和翁同龢的关系。从翰林院中盗走《永乐大典》将近二百余册,等到光绪二十年的时候,翁同龢前往翰林院才发现《永乐大典》竟然只剩下八百余册。此时他并不知道自己地好学生冒着他的名头来偷书。

 文徒偷书却没有想到自己的家人从他那里偷书。

 因为坊间有洋人出十两银子一册地“高价”收购《永乐大典》。谭延闿一直就很重视文物收集,便开出了十五两一册的价格进行抢购。文徒行事颇为狂放不羁。他地家人也是傲气十足,结果卖书的时候被谭延闿的一个幕僚给认出来,谭延闿和翁同龢正在顶牛地关口上,文徒地家仆倒卖《永乐大典》,这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惜当年是翁同龢清点翰林院,这中间可就有说法了…你翁同龢表面上是天下读书人地领袖,暗地里却干着当贼的勾当。

 谭延闿心中非常清楚翁同龢是绝对不会去偷《永乐大典》地,这件事就是文徒自己的破事。不过政治斗争却不讲这个,只要能够让政敌服软、难堪、甚至报出丑闻来“翁师傅偷书”这就足够了!赵恒君趁着文徒的家仆外出卖书的当口,暗中绑架了这个家仆,才知道这个人原本是文徒府上管家的侄子,而这《永乐大典》就是从文徒的书房偷来的,打算从坊间换钱赌博。

 谭延闿便让人押着这个倒霉的家仆送到了顺天府府尹那里,直接派了官差去抄文徒的家…这个顺天府府尹也是谭延闿幕友堂出身。《永乐大典》被偷盗和它成书的历史同样悠久,现在保存在翰林院中的《永乐大典》有人说是正本,有人说是副本,不过无论正本还是副本,《永乐大典》已经丢失殆尽是不争的事实,其中翰林院的翰林们是偷盗大军中的主力。

 这本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尤其是在《四库全书》编纂完毕之后,嘉庆年间还好些,因为修《全唐文》还有《一统志》曾经还用过,到了道光年的时候基本上就很少用了,从道光持续到现在,这几十年便是《永乐大典》失最为迅速的时代。根据文徒家仆的叙说,文徒手上至少还有将近两百册的《永乐大典》,以翰林院八百册的存量看来,这个文徒不愧《永乐大典》偷书王。

 文徒虽然在北洋陆军军费案中被抹去了官职,但是很快便通过翁同龢又回到了翰林院。如果不是谭延闿来打招呼,顺天府府尹也不会去搜一个翰林的府邸,这事情影响太大了。在家仆的带领下,很快便从

 的家中搜出了两百一十册的《永乐大典》,加上那个卖了五六本,文徒数年下来对《永乐大典》可真是“用心良苦”

 当年文徒也参与了弹劾谭延闿贪污军费,这一次主客相易,轮到了谭延闿来刀弹劾文徒,这是何等的畅快。放在大大小小的京官中,文徒的等级不算高,但是身为翁同龢的学生和珍妃的老师,使得他名气非常大。谭延闿的弹章一递上去就如同捅了马蜂窝一般引起一片喧哗,在荣禄地有心推动下,这官司直接打到了颐和园慈禧太后面前。

 慈禧太后是绝对不喜爱文徒的。因为他是珍妃的老师,同时珍妃贩卖四川总督官衔和他有着丢不开地关联,况且这几年翁同龢与慈禧太后之间的关系已经越来越紧张,这个文徒在慈禧太后面前已经落了下风。人赃俱获根本没有什么好审的,如果是一般书籍也到算了,可惜这是《永乐大典》,谭延闿就是想要借此机会彻底毁了文徒…不仅要从官品上,更要从人品上彻底毁掉文徒!

 本来慈禧太后不过是想要数落一下翁同龢的,结果谭延闿却援引清高宗时代《四库全书》编纂官黄寿龄私自将六册《永乐大典》带回家。结果被贼给偷走,清高宗震怒之下让当时的步军统领尚书英廉限期缉拿盗贼找回《永乐大典》。步军统领英廉在清高宗的怒火之下不敢懈怠,京城之中弄得草木皆兵。盗贼偷走了书之后才发现自己捅了马蜂窝,连手都不能。只得将六册放在御河桥边,这才算是失而复得告一段落。但是高宗的怒火却没有平息,为了这失而复得的六册《永乐大典》清高宗罚黄寿龄三年俸禄才算了事。

 “黄寿龄不过违反规定拿六册出宫被盗。而后失而复得。但是文徒居然偷了两百多本《永乐大典》。这笔账该怎么算?!”所有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翁同龢脑门出汗这段时间,文徒偷书已经在有心人的策划下传地漫天风雨。甚至天津、上海的报纸也都给刊登出来,一时间文徒成了天下最有名的偷书贼,而翁同龢嘛…这个关系是比较暧昧地…

 文徒这次是彻底完蛋了,虽然最后的结果没有宣布出来,但是却被暂时拘押在刑部大牢。如果说他有一个好师傅可以扶着他栽倒一次再爬起来,但是这一次谭延闿无意间获得地机会来整治文徒,他根本没有任何爬起来的可能…谭延闿可以想象最后文徒的宣判书上肯定有“永不叙用”这一条,况且一个翰林,一个曾经地状元郎,作为国家最高等知识分子聚集地居然出了天字第一号偷书贼,这已经不是一起普通地盗窃案,纯属一桩弥天丑闻!

 因为师生关系,翁同龢在这次事件中也是狼狈不堪,当他听到坊间传闻他翁府中有一千多册《永乐大典》地时候,气得当场就把饭碗给摔碎了…当然翁同龢是干净的,可惜谭延闿不需要他干净,老翁地麻烦越多对谭延闿而言压力就越轻。看到昔日的“搅局之王”变成今焦头烂额的老翁,谭延闿心中显得格外畅快,顺手放宽了释放德国俘虏的尺度,每个月释放六百名德国俘虏!

 “偷书是不应该的,也许原本历史上你偷书反而对《永乐大典》而言是个福星,可以免遭庚子战祸的波及,可惜有我在庚子事变已经不大可能发生,而你则必须为偷书付出代价!”谭延闿坐在一辆马车上,从车窗中看到失魂落魄的文徒走出刑部大牢。

 也是因为文徒,谭延闿知道珍妃在光绪皇帝的枕边吹风,才使得文徒平安的走出刑部大牢而没有受任何罪,可惜他的乌纱帽显然是没法保住了。

 昔日被视为新一代清砥柱的文徒,在经过这一事件之后,他成了京城最大的笑柄,天下读书人中最为恶心的名字,自此声名狼藉。这个名字被历史扫进了垃圾堆,声名狼藉的他在回到家乡之后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四年后郁郁而终。

 “政治是肮脏的,你本来因为立场不同,就在没有调查之时开始给我捏造罪名陷害我。既然你我是仇敌,那就不要怪我下狠手废了你!”蒙蒙细雨中,谭延闿看着文徒远去的背影咕哝了两声之后,便让赵恒君驾车回家…

 补充:文徒偷书,偷《永乐大典》这件事是真实的,不过根据戒念手头的资料,文徒偷出来的《永乐大典》是一百多册,具体数目不清,在本书中夸大文徒偷书的数目。至于文徒家仆偷书变卖这一情节乃是虚构,而当年万金不换的《永乐大典》在坊间就是十两银子一册,这个价钱是外国文物贩子暗中开出的价码。  M.MhUAxS.com
上章 北洋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