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
张伯伯和我斜对门住着,今年七十八岁了,看背影,五十岁也不到。
板笔
,潇洒帅气。为人特老实,待人和气,说话小心翼翼的有些木纳,从来不知道他伤害过谁。年龄毕竟大了,有一些老年病,一年总要和医院打几次交道。可从外表看,根本就是很健康的一个老人。突然的本月下旬的一天中午,在自家门框上吊死了,闻者无不震惊、心痛、惋惜。最近常见他的两个正常的儿子轮番值班照顾他,而他照常活动出进的并不象有病的样子,反而他的老伴好久不见了踪影。听说,他吊死的时候,三儿子因为夜间照顾他劳累的刚刚小睡片刻,他趁机跑到南房把自己吊在了门框上。
最近一半年来,小区里的宠物多了起来。小小镇子,农村习俗,养狗看家兼玩耍,所以,多数养的是狗。尽管品种不一,但都是一个种类。只有一家养了一只山羊,还怪喜人的又生了一只,变成了两只。不象他们养狗的人家,生了小狗不是卖了就是送人了。
看那些养狗的人们,对那些动物很是疼爱,照顾的很是周到。我最不喜豢养那些小动物,一是怕它们身上的气味和附带品,二是觉得自己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分出去照顾他们。既养之,则善待之,我怕做不到,干脆想都不想。可无论养什么,都要有爱心,爱心,我弄不明白,那些养狗的人们都有爱心吗?
张伯伯是一个离休的老干部,曾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革命了。复员转役到这个农场,又为农场建设付出了青春和才智。所以,工资高,在这个小地方算是高薪阶层了。老伴二十年前去世了,过了几年鳏居日子,三儿子两口子心疼老爸,排除压力竭力的给老爸找了一个晚老伴。老太太比张伯伯小两三岁,很般配的,带一个未嫁的女儿过来的,一是老伴死了娘俩无依无靠,二是女儿过来可以转成城镇户口,安排工作,将来有个好前程。老太太也是一个老实过日子的人,经常老两口一起拾柴禾,赶集,散步,走亲戚。两老都有了
颜。后来,又把住精神病院的二儿子接回了家,一起照顾着。那个疯子也不怎么犯病了。
去年秋天,静坐家中的我忽然听到外面一阵吵嚷,好象一个老年妇人的声音,然后又是一阵年轻女人的尖利嗓音。一阵就平息了,过后听母亲说,原来那家养着一条大狼狗的人家的婆婆,找到儿媳妇要钱去看病,那媳妇不但不给,还说了一些不中听的话,结果娘俩吵了起来。不过,那媳妇一向在人前是个孝顺人,所以,碍于面子,人们一劝就没有声息了。反而有人怪那婆婆不知道给小辈留脸面。我问母亲,要多少钱,母亲说听说只是几百元。哦,那么我给她算算帐,她家的那条大狼狗,一天一块钱的东西恐怕不够吃,就算每天一元吧,一年就要几百元,能够有养条狗的爱心,为什么就不可以施舍给自己的老人一点呢?爱心,母亲叹息了一声,欣慰的看了我一眼,回自己的房间了。
张伯的老伴已过门十几年了,那年她五十岁左右吧,今年都七十多岁了。女儿早都出嫁了,外孙都十几岁了,经常回来看望两位老人。感觉应该满幸福的晚年了,可最近两年,忽然的老太太一连出走两次。今年疯子也送回精神病院了,或许两老都年龄大了吧,人们猜想。然而,老太太和老头的知己好友们都听到了他们相同的诉说,两老手里没有零钱可用。惊诧的人们刨
问底,架不住的他们说了实话:存折大儿子掌管,工资本三儿子掌管,吃穿他们
心代劳,两老安享天年。可老太太喜好摸个小牌儿,老爷子想要手里有个零钱儿,小辈们不开恩,两老不好意思讨要。表面上,两个儿子经常来照看老人们,尤其是三儿子一家,自家开个饭店,好菜好饭新衣新鞋帽,经常的送过来,好象两老都应该知足了。
张伯伯死的时候他的老伴是第二次离家出走,老太太的大女儿曾过来扬言,要法庭上见。可最终也没什么动静,张伯的三儿媳妇去接过两次,老太太不回来。听说是张伯的大儿子把她气走的,当事人没去,老太太不愿意回来。大儿子买车用了老头的钱,不通过老太太过后还不承认。家务事,谁也闹不清楚。反正张伯的孙媳妇也说,老头想老伴了,反正老爷子就那么的死了,没有留恋任何人,也没有给儿孙们留一点脸面,就那样的把自己吊在了共产
分配给他住的,他自己住了几十年的房子的门框上了。死时,没舍得占用他起息坐卧的正房。
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况且不是好死,
生存,对于那个老人来说,是怎样的一种艰难呢?
2003。9。29上午11:15
m.mHu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