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
题记: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感到很
惑。为什么要用这个题目呢?是因为我的学业前途无“亮”还是由于我的生活没有希望?也许是两者兼有吧!至于哪个是前因,哪个是后果,我无从作答。也许是互为因果吧?我只能说,也许。
1
高三开学不久的一次作文课上,语文老师出了一个话题“感受高三”让我们写篇文章。并补充说道,感觉自己已经进入高三学习状态的同学选择《走进高三》,反之,则用《走近高三》。我自觉学习状态不佳,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理由很简单,因为前者易入题,且易入境。但易是相对的,难是绝对的。难就难在老师只喜爱学习成绩好且思想上进常把报效祖国放在嘴边的优生,而我却是一个十足的差生且在心情不好时会想当然地
出一些低级下
的脏话。我知道这个习惯不好,有损于中学生的光辉形象,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但这个坏毛病却总改不了,因为我的心情一直都不好。我怕我在作文时会一不小心一时走口——啊不!是一时走手写出骂老师的话进而惹来老师的骂。
“我们希望的是对未来没有什么希望,希望的是未来少给我们一些失望”这是我在《走进高三》中“臭”手偶得的一句话,自认为很有文采。但可笑的是,我至今不理解“文采”到底是什么东西,只是觉得把两个词语颠过来倒过去组成一个句子看起来比较好玩读起来比较过瘾听起来比较具有逻辑
,仅此而已。
韩寒的文章是很有逻辑
的,前不久拜读了他的《像少年啦飞驰》。与《三重门》相比,感觉其共
特点都是在玩文学,个性特点则由玩文字转为了玩逻辑。我个人是很欣赏他的个性的,觉得他这个人很牛,保送上大学他都不去,没上过大学还能一本正经堂堂正正洋洋洒洒地大篇大段地描写关于大学生的故事,且虚构出来的人物与他一样的牛。韩寒走了一步“
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险棋,他算成功了一半,因为他出名了。但我至今也未搞懂他出名与出书的逻辑关系,也许是互为因果吧?!这个问题,与我写题记时一样,很
惑。
2
我有一个兄弟,叫华子,与我一样地玩世不恭。
华子似乎具有美国人生活的头脑——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美国人圆梦靠的是贷款,而他靠的是借钱,借朋友的钱。其实,华子
仗义,每次借钱,到期就还。即使囊中羞涩,脸上也不会
出半点羞涩,他会积极地周转资金“借东墙补西墙”让我来帮他忙,然后我再去找别人帮我忙。
华子借钱大部分都用来泡网吧,玩《传奇》。最狂热的时候,他曾连续5个晚上玩通宵,白天在教室里上课时偷偷地睡大觉。我说,华子你别这么堕落。华子说,差生劝差生等于白做功,你不堕落,干嘛上课时捧着小说。我说我看小说有助于语文学习,他说他练《传奇》有利于数学推理。接着,我们就互相指着对方的鼻子笑骂,妈的,你诡辩!然后我们就是一阵狂笑,笑声久久回
,笑得很疯狂,但更多的是
迷茫。
华子除了晚上上网,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和我在一起。他有时会旁若无“我”地发呆,眼神忧郁兼若有所思,一副很
迷茫的样子。一次,在一阵迷茫过后他突然转过脸,认真地看着正在看他发呆而发呆的我,然后说,
(我的外号),你说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A。为了国家;B。为了家人;C。为了人家;D。为了自己;E。以上皆不是。限时5秒钟,请回答!“答案是…D…后面的E。”华子说,我靠!以上皆不是,那是什么呀?“应该是‘F。以上皆是’,你小子出的题目就是错的,我能做对个
呀!”华子说,那最重要的呢?“说为了国家太虚伪,说为了家人太直接,说为了别人太傻冒,说为了自己最真实。”华子说,那我就为了自己而活着,为了一个真实的自己。但华子不知道,他真实的自己其实就像韩寒小说里所说的,是一个“傻×”
3
华子是个典型的校园烟民,吸烟史从小学6年级算起已有6年有余。他一天不
就发慌,两天不
就忘记自己姓梁,三天不
就胡言
语说自己姓黄。而事实上,现在的他没有一天不吸烟的。
华子基本上烟不离身,心情好时会与我资源共享。他把“吸烟”中的“
”字说成是“吃”并解释说“吃烟”比“吸烟”级别要高,而我却不能用“吃烟”只有他能用。这让我想起了《传奇》中的升级,但我不想在“吸烟”中与他一样地升级。
“
,去吃烟吧?”我说,去哪里?“到厕所里去吃!”我说,好,我看着你吃,我只想
。
厕所是像华子这样的校园烟民享受的地方。在厕所里吸烟,享受着臭味与烟味混合起来的特殊气味。记得有人说过,烟草是暖昧的,但具我亲身体验,
云吐雾的感觉是眩晕后的兴奋,大脑会不自觉地惆怅,忆起自己的伤心往事,想起自己的前途渺茫,毫无暖昧可言。可我至今还未搞懂的是人是因惆怅而吸烟还是因吸烟而惆怅。我选择的是后者,因为我不是烟民,对烟只是浅尝辄止,有则好,无也无妨。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华子为我免费提供,然后他再求我请他吃晚餐。我没有拒绝他的理由,朋友之间,应该是互助互利的。但这个“利”是由互相用利转为互相利用的,一如华子喜爱在拉屎时吃烟,可当习惯成为自然,他不吃烟就会拉不出来屎。
一次,华子与我讨论“吃烟是否有害健康”的话题。他说,吃烟有害,健康?我先跟他说吸烟有害健康,再讲“吃一包烟少活三分钟”的科学道理。他说,我宁愿每星期少活三分钟也要一星期享受一包烟。
我不知道,上面的讨论最终算谁胜利。也许讨论“胜利”的结果与讨论上面的话题一样,没有什么意义。也许我们应该讨论“世界的本质为什么是物质?”或者“海南岛为什么是热带季风气候?”这些在试考中很有意义的问题。但我们很少讨论人生这个深刻的课题,却不得不面对人生。在失败中沉沦,在失望中渺茫。我们习惯于在无聊的时候,讨论一些无聊的问题,最多的时候是为了一个路过我们身边女孩的漂亮与否而争得面红耳赤,最终却没有结果,因为我们谁也不服
M.Mhu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