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老点”的未来
四十八、“老点”的未来 回家的路比平
还多绕了半天,早上八点出发直到晚上八点才到家。因为连
暴雨,上游江水涨水,将回所必经的“漫水桥”又淹没了。
这座漫水桥貌似很不起眼,只是横跨长江的支流嘉陵江的支流涪江的支流潼江上的一座石板桥。石板由斜斜的圆锥状石墩支撑,桥面到水面还没有半人高。所以一到夏季,江水就会漫过桥面。可这一淹不要紧,所里和外界的交通就会有极大的困难。
因为,漫水桥偏偏就卡在了进出科研所道路的咽喉之处。它一被淹没,普通的班车就不得不停开,必须出发的办事车都只能绕远路,走所谓的“后山”进出。
这后山之路,就是绕道更难走的高山峻岭了。山高路远就不说了,道路在雨季也是泥泞不堪,一路上颠簸不已,让本来身体不错的芳华都吐了好几回,回到家全身都跟散了架一般。芳华夏天不愿意回家,也有点怕这路的意思。
不过,妈妈孙玉敏安慰她说:“明年就搬走了,你放假回来就不用再受这山路的罪了。而且为了这次顺利搬迁,马上还会在潼江上修一座钢架桥。到时候,路也会好走多了。”
放暑假前,学校就已经全搬走了。有些科室也有先遣人员搬走了,不过大部分人还是等到明后两年才会搬走。
所以,大概这就是芳华在这个山沟里度过的最后时光了。从此,这里的山山水水将永远成为她的梦境,成为她记忆中的“老点”了。
在前世,芳华她们搬走后就再没有回来过。当然老点并不是真的全搬走了,因为有些仪器设备还是搬不走的。像这里有当时亚洲最大的粒子加速器,那么巨大,怎么搬得走呢?所以,老点还留了一个警卫班看守,每过一段时间还有人会回去做实验。
但是,老点毕竟是人去楼空了。
听后来曾回去的人说,没有人气的老点衰败得很厉害,到处杂草丛生,野狗满地。周围的农民老乡们,把空置房屋的门窗玻璃都撬光了,能拿走的都拿去卖了废品,然后把好好的空房子当成了猪圈和堆肥的地方,搞的老点是一片断瓦残垣和臭气熏天。
回来后的一个黄昏,芳华爬上电视塔的山上,俯视脚下这一片山山水水和建筑街道。
科研所四面环山,虽不是特别高耸,但也是连绵不绝,只是到西南角留有一个缺口,成了进出的天然通道。所里的道路也是一直沿着山脚,从西南、南边到东南,这一片山脚主要是分布着生活区、学校等建筑;在东南到东边的山脚,都是办公科研区,有众多的围墙,戒备森严。
北山那边是农民老乡的农田、居住地,以山谷中的人工水库分隔开来。水库像一个大大的笔架,或者说像
大的
笔字“山”夏季正是她的涨水期,水面足有七八个足球场那么大。
站在山头,看那四周的青山,看那波光粼粼的水面,看那些安静的居民楼,看那些肃穆的工号楼,看那
大的法国梧桐树枝覆盖的浓荫满地的林荫路,还有那朴素得没有校门和球场的子弟校。落
的余晖给所有的这一切晕染上了金黄
的光芒,而芳华却不由得眼眶
润了。
这是自己生长十几年的家乡啊,怎能让她就这么随风而去,一定要为她做点什么!
下山后,芳华连夜开始写一份计划书。炎热的夏夜,她还在自己的小屋里,在台灯下奋笔疾书。妈妈孙玉敏问她在干什么,芳华想了想说:“为了未来!”
过了两天,芳华将写好的东西交给了爸爸林志辉。
林志辉一看题目《国防科技教育基地建设计划书》还觉得好笑,题目够大的嘛。但再仔细看内容,他被芳华的设想吸引住了。
芳华没学过市场开发或者经济管理之类的东西,她只是凭自己的想象和漏*点写了这么份计划书。她的核心思想就是在科研所整体搬迁走后,原来的厂房不要闲置废弃,而是好好利用起来建设成一个国防科技教育基地。教育的主要对象就是大中城市的中小学生。
这里很多搬不走的仪器设备,可以直接向他们开放展出;还可以建造一座照片和实物的陈列馆,让他们感受军工人的传奇成就;也可让他们入住两弹元勋们生活工作过的房屋,亲身体验当年环境的艰苦和人们的乐观。相信揭开多年蒙在军工单位的神秘面纱,反而会使更多的人更理解当年军工人的情怀,也会吸引更多的人支持国防军工建设。
只要交通建设跟上,将即将废弃的老点建成一处爱国教育基地,并非难事。何况还有解放军驻守,再联合他们搞个军事夏令营,这样国防教育的内容更丰富了、时间安排也更灵活。
实际上,十年后在搬出山沟后建成的科技城里,也有一座作为“红色旅游”示范的科技展览馆。芳华觉得如果它是建设在深山中军工单位的原址上,就更有真实感、震撼
和教育意义了。
何况,在老点还不光是只能开展红色旅游。老点这里群山环抱,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完全可以搞农家乐形式的旅游开发。周围的老乡虽然勤劳,但是身处大山中,没有很好的发家致富的办法,还不如干脆放弃那些很难耕种的山地,直接搬到所里遗弃的居民楼里居住。可以专门搞农家旅游的接待,也可以搞点种植养殖的副业。
所里的农场职工完全可以给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带领他们将周围的山上开发成花果山。农场的人本来就在山上开辟的有一小片橘园,完全可以带领农民们开辟大片的果园。而这里的农民本来就会养蚕养桑,也可以让他们多种这些经济作物,而不必种没有多少收益的粮食了。
公粮完全可以用买粮来代替。
还有水库,过去因为有保密单位在这,是不准农民下水的,以后完全可以开发起来,比如让他们在里面发展养殖业。
如果能发动起来周围的老乡,搞以农家乐为主的多种经营,也可以带动他们一起致富,也不枉科研所的人在这山里寄居了多年。大家做了这么多年邻居,最后走了能帮老乡们一把,也好留个念想嘛。
林志辉边看计划书,边听女儿在一旁讲解,不
听得频频点头。
但最后,他想了一会说:“真是不知道你的小脑袋怎么想的呢!不错,想法是真的不错!只是这些都得有人去做啊,还有和周围老乡的合作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我比较了解他们,你立刻给他们实物和钱财,他们会很感谢的。但要说到慢慢发展几年后才见到的成果,恐怕就懒得理你了。说到底,还是见识不够。”
芳华本来充满希冀的目光也不由暗淡了:“也许吧!那建国防教育基地的事情呢?”
林志辉说:“这个说起来其实不难,但也要有投入和宣传。现在所里头,从上到下都想的是早
搬出穷山沟,要让人再留在这里搞开发,恐怕不好找人。大家都想着,到新单位抢个好位子呢。(自嘲地一笑)我倒是有兴趣,可身上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这不,余良他们早就搞出了电热宝的样品。我一直忙着新产品的投产工作呢!”
芳华也高兴了一下:“余老师他们搞出来了啊,太好了!”
林志辉笑笑:“不只他们,你妈她们室里也搞了个出来。不过大家觉得余良他们的东西更轻便实用,就先上马他们的样品了。不过,你妈她们又在开发其他取暖设备了。”
芳华虽然高兴,但想到自己的宏伟构想又沮丧了:“那,我这个计划是不是就真的不行了呢?”
林志辉把计划书收好,放进自己的公文包里,说:“丫头,别急!这事,我会想着的。有机会,给所领导先吹吹风吧!办什么事都没有那么顺利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啊!”芳华想想也是,反正自己也是尽了自己的努力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吧!
不过,竟然要不了多久,老天就派来了帮助芳华实现愿望的贵人。
一天下午下班的时候,一辆深蓝色桑塔纳停在了芳华家的屋外。芳华好奇地走出去看时,只见林志辉先下了车,随后从驾驶位上走下了一个三十七、八岁的中年汉子。膀阔
圆,头顶的头发有点半秃如地中海,但是满脸浓密的络腮胡子,有点电视剧中梁山好汉鲁智深的感觉。
芳华愣了愣,想起来了这人是谁,忙上前叫人:“许叔叔,好久不见了!”
来人叫许锦林,是爸爸林志辉的老下级,原来是驻广州办事处的办事员。一向精明能干,也是林志辉一手带出来的。后来在86年辞职下了海,天南地北地跑单帮。
最初几年,他爱人和小孩都还在所里,家里有什么困难还经常找林志辉帮忙。两年前,他们在省会买了房安了家,于是他爱人也辞了职跟着他一起干了。
那些年,林志辉手下有不少办事员、采购员都下了海,大多很快凭着原来天南地北跑采购结下的关系,成了小老板什么的,基本都发了财。许锦林据说是里面混的最好的,这不连车子都买了,看来身家至少几十万了。
许锦林见到芳华,也很高兴:“呵呵,王芳啊!几年不见,长这么大了!不错,还记得我许叔叔,不容易啊!”芳华听他叫自己“王芳”也不好意思了。原来,小时候的芳华看了电影《英雄儿女》后对里面的英雄王成和英雄的妹妹王芳都崇拜得不得了,于是非闹着要改名叫王芳。林爸林妈当然不能让她把姓都改了,没同意。小芳华还逢人就说自己叫王芳,弄得不少人以为她真叫这个名字呢。后来,知道这事的叔叔阿姨也经常开玩笑地叫她王芳了。
许锦林又问林志辉:“老大呢?那个小子小时候可够淘气的,把我养的鸽子都偷了去烤了吃。现在没那么淘气了吧?”
林志辉笑说:“别提他了,放暑假又跑藏族同学家里去玩了。这会在甘孜州呢!你可是难得回来,今天我陪你好好喝点酒!”
晚上,芳华去食堂打了点卤菜,林志辉拿出珍藏的茅台酒,和老下级兼老朋友许志林对饮了起来。林志辉酒量不大,只是意思一下。许志林倒是酒到杯干,很是豪
。
席间,聊到近况,许锦林感慨到:“这两年生意不好做啊。不知道中央什么意思,看风声还不知道要整顿到什么时候去呢。”
林志辉劝道:“你也不用担心,凭你的本事,天南海北都认识的有人,总不会喝西北风的。而且我看中央也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开放搞活还是会继续搞下去的。”
芳华虽在一旁静静地吃饭,却也不时听着他们的谈话。她心想:等明年老人家南巡后,中国又会是一片大发展的气象了。许叔叔你忍过严冬,以后就会更好了。
许锦林这次其实也是有事求林志辉帮忙。原来,他也听说了科研所搞出的电热宝的事情,他特意想来得到该产品的经销权的。这一点倒也正中林志辉下怀,林志辉这里的人习惯了到处买东西,并不知道怎么推销产品。而许锦林这些年什么生意都在做,经验很丰富了。
而且林志辉不但对许锦林的能力有信心,对他这个人的人品也很放心。因为这么多出去下海的人,只有许锦林还经常给老上级挂个电话问候一下什么的。许锦林是个念旧、仗义的人,不但合作推销的事情可以交给他去办,林志辉还想把建设老点的事情交给他。
于是,说完了正事后,林志辉把芳华的那份计划书拿了出来交给许锦林:“小许,你看看这个!”
许锦林接过来,刚看了头两页,就不
“咦”了一声。越看到后来,越是惊讶:“这是您写的吗?这想法
新颖的,既能利用现有资源,又能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这个项目可以搞一搞啊!”林志辉笑了:“哪是我写的啊,是我丫头捣鼓出来的。”
许锦林更惊讶了:“王芳?!真是她写的?厉害啊!大学生就是不一样啊!脑袋瓜子就是灵活啊!”林志辉说:“行了,就别夸她了!你对这个项目有没有兴趣?”
许锦林倒是犹豫了一下:“当然是有兴趣了!我也一直想做点实业,不想老是买空卖空的,没意思!不过,我感觉这个项目还是需要不少资金。这我有点困难。”
林志辉耐心地说:“这项目当然不可能你一家做成,我和所里领导谈过了,他们原则上同意今后出一点资支持。你还可以找贷款和找人合作嘛!再加上我们单位和地方良好的关系,有些事情也可以开绿灯的!”
许锦林最后下了决心:“老领导你都这么说了,那我不但会做这个项目,还一定会搞好的。多则七八年,少则三五年,我想这里一定会大变样的。”
芳华埋下了一颗改变的种子“老点”的未来就这样悄悄地改变了。
*****
感谢书友觅马、点心兒、右草衣人的打赏。
还有,看到书友特别用心地看我的文,
开心的!感谢各位的书评!
M.Mhu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