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之刹那芳华 下章
234、查房
 234、查房

 对嘉辉的事情一无所知的芳华,每天依然正常上下班,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家人的呵护。

 现在她分管着十张位,但是自己不用写病历了,穿刺、换药之类的操作也都基本交给下级医生去做了,她只管查漏补缺。

 晚上值夜班也只是值二线班,可以在家守着电话,病房的值班医生处理不了的事情、或是有急诊手术时,她才赶到病房。

 这一天早上没排手术,班后她就带着“王朝”“马汉”两员大将开始大查房了。有手术的日子,他们的查房就提前到班前。

 他们来到一间六人间的大病房。几位手术后的病人恢复得不错,或坐或立地正在屋里聊天,见到他们进来,便笑呵呵地问好,然后坐到自己的上等着查房。

 芳华也点头微笑问好,然后按着号一个个地询问起他们昨晚到现在的情况来。

 她一天都要查两三次房,情况还是基本了解的,就连头天下午回来的检查报告单也是下班前就看过了。所以,对这些病人,她也就是代王、马二位调整一下治疗方案,安排一下复查项目,准备出院手续之类的事情。

 二位医生现在已经知道了,林医生虽然平时笑眯眯的,但对他们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准确的说是对他们的工作要求一丝不苟。

 不过,她都是先给他们示范过了,如何在写病历的时候注意简明扼要、详略得当,如何在换药操作时做到严格无菌、科学规范,等等。两人都看出来了,林医生的基本功很扎实,也就没有二话,以她为标准练了起来。

 王马二人当初还觉得芳华太年轻,查房时未必能有什么独到之处。不料,只跟着她查了几次房,他们便非常喜爱跟着芳华查房了。不仅仅因为她和病人的关系很好,查房时气氛轻松,更是因为她查房时喜爱说、会说、也能说。

 每次查房只要时间允许,她可以对着一个病例的情况给他们讲上一个小时。无论是该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手术方式的进展、术后的注意事项,还有该位病人目前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等等,凡是他们不清楚的,只要问她,都可以得到简明扼要的答复。

 有时候,他们下来查查书,才发现“林老师”讲的东西,往往是综合了好几本经典的和最新的神经外科著作的华。听她的讲解,比自己看书可要走不少捷径呢。

 现在,二人在心中已经心悦诚服地叫芳华“林老师”了,只是口头上还叫林医生罢了。

 当然,最让他们佩服林老师的地方,还是芳华的动手能力。本来嘛,外科医生如果手术能力不行,就是再能说、再能写、再有理论知识,也是白搭。

 二人也观摩过科里其他老师、以及主任们的手术,结果发现林老师虽然年轻,但手术技术已经几近完美,而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她的手术过程一开始看,并不起眼,由于每个步骤都要求规范化,还有点让人觉得繁琐。但是,病人的手术效果总是最好的,术后没有延迟不醒的,也很少出现严重并发症。虽然他们来这儿的时间还不长,芳华担纲主刀的手术也还不多,但是无论什么手术,她做下来确实还没有出现过失误。

 王马都仔细揣摩过芳华的手术动作,也没有感觉特别快,但手术时间就是比别人短,基本上都要快个四五十分钟。后来,他们才感觉到是因为芳华做得很畅,仿佛跟做了千百遍的那么畅。

 基本上对于进修医生,在手术的关键步骤上,是不会让他们做的,特别是显微手术操作时都是芳华一个人做完的。

 不过这时候,芳华都会尽量点时间,放慢速度边做边讲解,就像当年纪老主任带她的时候那样,让进修生们能看懂。下台后,她也会鼓励他们去实验室做手术练习,有空也会去指导他们。

 所以芳华平时虽然要求严格,但二人却感觉在她手下,无论是基础理论和手术技术都有很大提高。

 而最让二人感动的还是,芳华自己就很忙了,还怀着身孕,却依然会时间指导二人写论文。这对一直以来接受的医学教育都不太系统的两位进修生来说,确实是及时雨。

 他二人不是正规科班出身,是靠多次进修培训以及参加读了军医校的大专班后,才成为了外科医生的。也许正是因为知道他俩的经历,邓主任才特意让功底扎实、知识面广的芳华带他们。

 原来在小医院,他们见到的病种、病例都有限,自身水平也有限,很难写出高水平的、可以发表在核心医学杂志上的论文。但是,谁都知道发表文章和晋职称的关系,而且现在的评审都要的是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

 现在,他们有机会到总医院来进修,这里有丰富的病历资料,又有芳华指导他们选题、搜集病例和分析,还说等他们写出来后,会帮着推荐到本院主办的几本核心期刊上。

 这样为他们着想的主治医生,怎能不让他们从心里感激和尊敬?

 芳华带着两人走到了昨天下午新入院的病人面前。这人是来自总部某直属分队的一名作战参谋张某,才不过二十七八岁。

 马医生把病人的资料递给芳华,报告说这是位透明隔囊肿病人。

 芳华拿起CT片子对着光,边看边给二人指点:“你们看这儿,透明隔的两壁都向两侧弯曲膨隆,凸向了两侧侧脑室。两壁之间的直径明显大于10毫米,的确是符合透明隔囊肿的影像表现。”

 然后,她又问起病人可有什么不舒服。

 张参谋说:“这半个多月老是有些头痛,有时候眼前还老发黑,我就来301检查。一做CT就发现了这个肿瘤,真是愁死我了。”

 芳华笑呵呵地说:“你不用担心,这只是个良肿瘤,手术做了就好了。”

 “可我就不明白,怎么会长这个玩意的?”

 “哦,这是一种先天发育的异常。就好像有的人手指长些,有的人手指短些一样,没什么大不了的。”

 “那怎么还要手术?”

 “嗯,大部分人即使长了这个囊肿,一般体积都比较小,也不会引起临症状。不过,有少数人的囊肿会随着年龄而逐渐长大,这时候就可能迫周围的神经组织。比如,你现在出现的头痛和眼发黑,多半就是这个囊肿迫了视神经叉,还可能引起室间孔堵、脑深部血管扭曲移位。所以,要做手术。”

 “这个什么囊肿这么小,要是不做手术,会怎么样?”

 “不做,就会慢慢长大,你现在的症状也会越来越加重。”

 芳华看看张参谋还有些犹豫,便又说:“怎么?你还舍不得啊?”

 “哦,我是想如果能不开刀,当然是最好的。如果只是这样头痛一下,眼发黑一下,我还可以忍受的。”

 “你这思想可不对啊。这么说吧,你的脑子里现在虽然还只是小问题,但时间长了就会长成大问题。”

 说到这,芳华忽然笑呵呵地问张参谋:“你是营职吧?”

 张参谋一愣,怎么说到这儿了。他点了点头。

 芳华又问:“我要是没记错的话,营职干部的住房标准是54平米两室一厅,对吧?”

 “啊,对啊。”张参谋更糊涂了。

 芳华举着CT片子对他说:“你看啊,正常人的脑组织里也有几个空隙,就是这儿——三脑室、四脑室、侧脑室,前面两个小些,侧脑室要大些,看上去就像两个小房间,一个客厅似的。所以说,正常的脑组织内结构就是一个营职干部住房——两室一厅。这个嘛,正符合你的身份。”

 张参谋听这比喻有趣的,不笑着点点头。

 芳华又指着那个囊肿病灶说:“可是你的脑子里呢,却多出了个房间,就是它。结果,你这里就成了团职干部住房——三室一厅了”

 芳华正地对张参谋说:“同志,你这样可是要不得的啊要是部队里人人都像你这样,不守规矩,都去享受不属于自己的待遇,那不是了套了吗?”

 周围的病友也都听到了,发出了吃吃的笑声。张参谋也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也不想多占的啊”

 芳华也笑了:“就是啊,所以我们就要给你动动手术,把这多占的房间退了。于是啊,你的脑子里面就恢复了正常秩序,也就不会再有那些不舒服了”

 “嗯,林医生,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手术该做不过,这手术到底风险大不大?”

 芳华微笑着对马医生说:“你和他说说。”

 马医生转头冲着张参谋说道:“你就放心吧要是几年前,这手术还真的难做的。因为那时候都是老式的开颅手术,但是这个囊肿又位置很深,手术对脑组织的损伤很大,风险也就很大。不过啊,现在有了神经内窥镜,就简单多了。”

 芳华把CT片子递给马医生,他接过去也在上面指点给病人看:“你看,就在你这儿的头皮上开一个小口子,不到2公分吧,再在头骨上钻个小,直径不超过1。5公分。然后,林医生会把神经内窥镜伸进去,然后将你的这个囊肿和侧脑室打通。哦,以后,囊肿的体就到侧脑室里,你这个多占的房间也就会消失了。”

 “就这么简单?”

 “简单?”王医生话了“说起来是简单的,不过现在301可就只有林医生能做这个手术呢。这神经内窥镜,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好林医生做的手术,对脑组织的损伤之小,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例无虚发、踏雪无痕’的境界。”

 芳华扑哧一笑:“例无虚发?我还小李飞刀咧吹过头了啊。”

 她摆摆手止住了王医生的“吹捧”然后说道:“张参谋,你放心吧,这个手术我做起来还是很有把握的,基本上能做到术后当天下,三天后就可以出院。”

 张参谋也听病友们说过林医生能做不少大手术,昨天给他开住院证的高主任也说他这个病就找林医生开刀没错。

 此刻看到芳华脸上洋溢的自信的微笑,他不再犹疑了:“好,林医生,那就拜托您了。”  m.MhuAXs.cOM
上章 重生之刹那芳华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