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乌纱 下章
第七折 率土之滨 段十三 路轨
 阳光从天窗上漏下一缕,照在朱徽婧凌乱的秀上,使得她的秀泛着光。她依偎在张问的怀里,小嘴中迸出一个词:良人。

 这个词是用于良家妇女称呼自己男人的,但是在此时基本上已经不用,这个词太古老,不流行了。但是,当张问听到这个词时,心里不由得被触动了一下

 孟子说: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孟子离娄下)

 张问骨子里仍然是读书人,读书人几乎都读一些同类型的书,有时候就很容易产生共鸣。现在一个良人的词,让张问有些动容因为两个字里面包含了女子对丈夫的忠诚,就像男人对汉家皇朝的忠诚。

 张问心下有些黯然,因为他曾经暗算了天启皇帝,现在内心又包藏谋逆的祸心,对君父完全没有忠诚可言。这种干法和典籍思想有悖,于是张问陷入了一种矛盾的心境之中。

 他喃喃地对朱徽婧说道:现在都不用良人这个词了。

 朱徽婧缓缓地说道:北安门(厚载门)外面有个老妇人,她老是说要等良人回来孙公公给我说的,他出宫为御膳房采办东西,要从那妇人的家门口经过。

 一缕阳光里,朱徽婧的脸上十分伤感,她觉得自己可能嫁不出去了,皇家的规矩她是懂的,张问不敢娶她。

 良人去哪里去了?张问怔怔地问道。

 朱徽婧道:出去打仗了,万历时的援朝逐倭之战

 朝鲜战争生在万历二十年张问便说道:都过去了三十年,恐怕她的良人永远也回不来了。

 朱徽婧紧紧抱住张问:她好可怜。

 今天朱徽婧让张问有些烦躁,大概她说的这个事儿又让他想起了下令坑杀的五万降卒。

 张问的内心矛盾而混乱,他有些暴地推开朱徽婧,说道:内阁还有事,我要走了。

 说罢他转身就走,头也不回。

 张大人!朱徽婧轻轻呼唤了一声。

 张问心里一紧,脚下停了停,咬牙冷冷说道:殿下,以后不要单独与臣见面,我不能娶,会损害您的清誉。

 良人

 张问径直回了内阁,刚走进办公楼,辅顾秉镰就了出来,手里拿着两份折子,说道:张阁老,刚从宫里传过来两份很重要的折子,让内阁票拟此事牵连不少,老夫只等张阁老回来商议定夺。

 现在明廷的日常运转还是遵照旧例,大臣上书的折子到了通政司后,要先传到宫里,再下内阁票拟。所以张问接到的上书都从紫城里边走了一圈的,虽然太后一般不看折子,直接到内阁,但是过场还得走一遍。

 元辅与我到值房说话。张问接过折子,一边说,一边走进他的值房。

 奏章分别是两个人上的,一份是吏部尚书崔景荣的折子,一份是礼部尚书孙承宗的。

 他们都奏章里说一件事:西北问题。都是大员啊,张问便坐了下来,仔细阅读奏章的内容。

 同一个问题,两份奏章,主张却大相径庭。

 顾秉镰见张问久久不语,便说道:奏章写了好几页,其实内容就那么点。礼部尚书孙承宗力主把朝廷投入到西北的人力物力用于屯军和水利,既定的徐州、彰德两大营从西北选拔青壮充足,同时在西北也开垦军屯、兴修水利,如陕西山河堰,因年久失修,失去了灌溉功用,此次资助西北可以修整这些重要的水利,收拢饥民屯田;而吏部尚书崔景荣除了支持南部两大营屯军,竟然提出一个离奇的主张:修路。

 张问细细地阅读了一遍奏章,看到里面有个新词,忍不住愕然道:铁路?铁路是什么东西?

 顾秉镰摇摇头道:老夫也不甚清楚,听工部的官员描述是一种路轨,车上路轨上行走很省力,载重极大,可以大量节省向西北调配粮食物资的运输成本。这玩意始于唐朝,主要在矿山中使用,咱们大明有些较大的矿山也用这种路轨,配以滑轮可以更容易地把矿石煤炭从窑里运送出来在驿道上修路轨,实在是闻所未闻,因为修建长途路轨不仅耗资巨大,而且需要大量的铁,此等做法是得不丧失,没人提过这样的问题。

 吏部尚书崔景荣张问来回踱了几步,他突然想起,沈碧瑶的伯父沈光祚就任户部右侍郎,就是崔景荣举荐提拔的,这个崔景荣和沈家恐怕情不浅。

 就在这时,顾秉镰也小声说道:据老夫所知,吏部尚书崔景荣和新浙关系不错啊;而孙承宗显然是站在三(齐楚浙)那边的。所以张阁老要留意其中牵扯的关系

 顾秉镰倒是把朝廷看得透彻,张问略一思索,确实是那么回事儿。而新浙显然和沈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当初新浙新起时,就是从沈家等家族主办的书院开始的,近年在张问的扶持下,新浙在朝中的势力几乎有一独大的趋势,旧的三成员越来越少。

 顾秉镰又说道:这个什么铁路实在有点无稽之谈,老夫觉得他们是在争夺治理西北的功劳和名声。

 新浙的许多重要成员都是张问亲手提拔起来的,明显可以算作他的嫡系,而老旧的三里面成员复杂,就像孙承宗这些人,他们心里向着明朝,却并不一定向着张问但是,让新浙独大真的只有好处?张问低头沉思了片刻,说道:这个事儿先缓一缓,我想先了解一下那种铁路究竟是什么东西,耗费几何,运载几何?

 如此倒是妥当一些。顾秉镰点头道,一边又拿出另一些折子和张问商议。

 二人遂一起处理票拟,张问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他无法集中精神,脑子里常常会毫无征兆地浮现出一些不相干的琐事。

 他有些烦躁丢下一堆公文,端起茶杯猛灌了一口茶。

 顾秉镰也感觉到了张问的烦躁心情,便好心询问道:张阁老可有什么难事?

 没什么,可能是昨晚没睡好的关系。张问随口胡诌道,他脑子突然浮现出朱徽婧那张小脸,怯生生地看着自己说:良人

 张问甩甩脑袋,继续拿起公文时,一会又想起了许多年前的小绾小绾说:你呀,就会花言巧语,子曰,巧言德。

 朱徽婧和小绾应该连半点关系都没有吧?张问纳闷,自己是怎么了,脑子为何如此混乱。

 过了一会,张问看到一本奏章里例举许多历史典故论证一个政治主张,他居然又想起了朱徽婧以前说的话你关心着上下五千年,而我,只关心你

 张问沉住气提醒自己:朱徽婧虽然是公主,不过也只是一个女人,岂能因为一个女人坏了自己的大事!现在和她搞得太黏糊,对自己没有半点好处。

 他再次端起茶杯,猛灌了一口,马上现茶水滚烫,他急忙噗地一口了出来,嘴里还火辣辣地疼。

 他抬起头,见一个皂隶正提着茶壶站在旁边,看来是他刚给张问加了开水,张问大怒,指着皂隶的鼻子骂道:谁叫你倒开水的,啊?

 皂隶无辜地说道:今天该小的值房,端茶送水就是小的做啊。

 张问骂道:你还敢顶嘴,加了开水不会提醒一下,你想烫死老子?

 皂隶不敢再说了,急忙跪倒道:小的该死,请张阁老饶恕。他心道:这些大官不都是读诗书的吗,怎么在内阁值房就称起老子来了,我要是有这么个老子,那也不用在这里提茶壶了,妈|的。

 顾秉镰忙好言道:张阁老,何必和皂隶一般计较,算了算了。你,还不快下去?

 是,小的遵命。

 顾秉镰又对张问说道:张阁老,你的脸色不太好,要不早些回去休息一下,这里的奏章老夫来处理,重要的先留着。快过年了,也不急这会儿,实在不行明年来处理也可以。

 张问想了想,说道:也罢,让大伙都回去过年吧,这些事儿,正月里再说。

 两人站起来,相对作揖为礼,张问说道:那我就先行回去了,告辞。

 张问走出内阁办公楼,轿夫抬着轿子过来了,侍卫为他开轿帘,他便大摇大摆地坐了上去内阁衙门在紫城内,张问在宫中就开始乘轿,权位已是登峰造极。

 在众多侍卫的护卫下,张问的轿子出了内阁衙门,这时张问突然敲了敲轿子,说道:去北安门外。

 张问住的地方在紫城南边,而北安门在紫城北边,大伙不知他为何要去北安门,但没人多问,轿夫只应了一声:起轿,去北安门。

 北安门建于永乐年间,是皇城的北门,承天门是皇城的南门,南北互相对应,寓意天地平安,风调雨顺。北安门内就是皇城,其外是民房街道,这地方因为靠近皇城,商铺极多,十分繁华,不过张问倒是很少来这里。  M.MhUAxS.cOM
上章 乌纱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