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一封控告信
荃县,荃城地区中心县。
地委纪检委的来信来访科,工作人员正紧张而忙碌地把信件按
质归类为“控告”、“申诉”、“其他”三类。纪检委成立以来,工作中心一直是平反与落实政策,所以,申诉类的信件在其中占了大多数。本来这些都是组织部门的职责,而现在,对于干部纪律处分等职责,反倒是组织部在抓。这种职责
叉的现象,一直到纪检委升格为纪委才渐渐开始转变。
今年年初,地委纪检委提出了今年纪检系统的信访任务,其中心思想是改进工作方法,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案”的原则,重点抓基层信访工作,把大量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为此,来信来访科甄别信件的另一主要任务,就是需要明确职责,属于哪一级职权范围内的问题,就由哪一级负责处理。
然而,这其中有一封信却引起了纪检委干部的重视。来信中所控告的人物是地区辖县的一名团委书记,所控告的内容正是当下最
感的打击报复老同志。据信中所云,该年轻同志,在工作中极不尊重老同志,不但寻找各种借口支使老干部下乡,在工作中一旦有了不同意见,便即寻机报复,且报复手段令人发指。信中还较为隐晦地指出了该名团县委书记,是如何地利用职权,强行拆散团县委某老同志侄儿的亲事,且不尊重农村习俗,指使女方不归还男方给的聘金、聘礼,疑为该书记私
云云。在信的最后,控告人指出,该名干部与县里的一二把手关系莫逆,坊间更有
传其上任团县委书记,乃是县府一把手“三顾茅庐”为避免遭到打击报复,是故信件投送地委纪检委。
读到这封来信,来信来访科的干部不敢擅专,把信件提取一旁,着人单独送
分管信访工作的副书记批阅处理。
纪检委分管信访的副书记陈金水拿到来信不敢怠慢。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老干部的来信来访层出不穷,地委领导也很头疼。老干部安置,是zhōng yāng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干部队伍“四化”势必是需要老干部高风亮节让位。然而,老干部们为G命工作半辈子,临老却要让他们靠边站,思想上一时转不过弯来,也是情有可原。
针对以上情况,地委专门成立了以书记齐文彬为组长的“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为的就是把老干部安置工作落实妥当。甚至为了安抚一部分老干部,地委还曾专门拨出一部分
费,对一些生活困难的老干部进行补助,所有的一切都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的落实嘛。
在这项工作落实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譬如,老干部调整到次要工作岗位,按文件规定,生活待遇相应提高半格,有些地方落实地不那么及时。这些都是工作中的疏忽,可以补救,也能够得到老干部的谅解。只不过,从今天这封来信中所反映的问题,这就不是工作中的疏忽,而是有意识、有预谋地打击报复,不能不引起陈金水的高度注意。
陈金水拿着信找到地委副书记、地委纪检委书记宋景南同志。按照年初所制定“分级负责、归口办案”原则,该信是需要加以批示之后由沈南县委纪检委落实,可陈金水觉得这么做太过草率,若是信中所提到的老干部对此不服,并逐级向上控告,很难说到时候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若是上级省委为了表明对老干部安置工作的重视,而将此作为典型处理,那么,荃城地区就很被动了。
听了陈金水的分析,纪检委书记宋景南也深以为然,带上陈金水找到地委书记。本来吧,调查处理一名科级干部,宋景南单独拍板就可以了,就因为牵涉到了老干部,不得不请示地委书记,因为这将成为以后出现类似事件的处理标准,或者说是模板,是故不得不慎重对待。
地委书记齐文彬阅读了来信,当即拍板,此事由陈金水负责调查,若反映情况属实,当从重从严处置。争取在年底、地区老干部代表会议之前,给所有的老干部一个
代。
就这样,陈金水带上纪检委来信来访科、以及组织部老干部局各一名干部,三名干部组成一个调查组,轻车简从,悄悄朝沈南县而来。
晚秋的斜
已经有了冬日的疲态,即使是在正午,这一缕缕阳光,丝毫也不能让人感到燥热,反而使人有一股暖洋洋的舒适感。
丁大力背着书包,踩着轻快地步子回家走去。今天是周三,按惯例,下午是学校的老师集中开会时间。难得有这么一个清闲的下午,丁大力自然是回家、而不是和一群拖着鼻涕的小伙伴一起玩躲猫猫。
说来也怪可怜的,曾经的记忆中,躲猫猫之类的游戏是多么地激动人心,可以玩上一个下午而不腻烦,然而,重活一次之后,这种感觉却再也重温不到了。
或许我本来就不属于这个时空吧…有时候,丁大力就会产生莫名其妙地伤感,感慨着与曾经的小伙伴之间的隔阂。有得必有失,你已经获得额外的够多了——每当此时,丁大力也只能如此自我安慰。
远处机耕跑道上正走过来三个人,衣服都很整洁,全无农村劳力身上的泥浆残留,而从年龄分布上看也很有意思,老、中、青三结合,很典型的下访干部。
丁大力瞄了一眼,本来不打算和他们搭话。奈何农闲时分,田间跑道上人烟不稠,他这个小孩子反倒是很惹眼,顿时吸引了三人的注意力。
最年长者在丁大力走进的时候,弯下
,笑眯眯问:“小朋友,你是合力生产大队的么?”
“是的,老伯伯,请问,您要找我们大队的社员吗?”丁大力彬彬有礼地回说。
三人大感兴趣,看样子,小孩儿只不过是一二年级的年龄,却有着农村人不多见的良好教养,顿时吸引了他们的兴趣。本来只打算问问路,而这时,目的
显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同样是年长者发问:“小朋友,那你认识你们合力三队的丁三坡吗?”
M.mhU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