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于康熙末年 下章
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道之争(打滚求
 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道之争(打滚求保底月票)

 除了在衙门里得的“冰炭”曹府这边当⽇也收到李卫使人送来的“土仪”

 这可不是打着“土仪”幌子,內蔵金银珠宝那种,而是地地道道的江宁特产。

 板鸭、香⼲、香肚、、菱粉、藕粉,这些是⼊口的;雨花石、折扇、竹雕、⽟雕,这是把玩陈设的;各⾊织锦绫罗,那是用的。

 零零碎碎的,⾜有半车东西。

 就是曹颂去年打发人送回来的年礼,也没有这么全乎。

 初瑜并没有在江宁生活过,并没有特别感觉,李氏却是喜的不行。

 她使人将那些把玩的小物件摆了半炕,给长生、天慧、天宝讲着这样东西的好处。

 曹家的籍贯是直隶丰润,江宁算起来,不过是客居之地。

 对李氏来说,在江宁为、为人⺟,是世上最重要的地方。

 可对小一辈来说,江宁实在是太遥远,给他们的印象,就是家里几代长辈做官的地方,如今二哥(二叔)也在那里做官而已。

 见李氏一边讲解,一边带了几分骄傲怀念的神情,长生道:“⺟亲说起江宁,脸上都添了神采,早知⺟亲如此,还不如随着二婶去江宁了。”

 兆佳氏在四姐出嫁后,不愿意在庶子庶媳⾝边,依旧回了江宁,做太夫人去了。

 听了幼子的话,李氏笑道:“这有听说带着老子娘赴任的,没听说有带着伯娘赴任的。千里迢迢,岂是说着玩的?”说到最后,带了些许感伤。

 即便再想江宁又如何,这辈子能不能回去看一眼都是两说。

 进京也十多年,可想起江宁织造府的旧宅,还是令人混牵魄系。

 天宝在旁,察觉出李氏的感伤,拉着她的袖子,道:“老太太别着急,孙儿好生读书,早点中进士,去江宁做官,就带老太太去。”

 他话虽带了孩气,可里面的孝心却是真心实意,李氏很是欣慰,‮挲摩‬着天宝的后背。笑眯眯地道:“好,祖⺟等着。”

 听着小侄子这般说,长生也添了郑重,道:“⺟亲真想去江宁转转?”

 对着儿孙,李氏也没什么可瞒的,露出几分缅怀道:“怎能不想?虽说进京这些年,可还是念着南边。你们长在京中,不知道南边的好。不说旁的,就是那⽔也京里的甘甜。夏⽇里江鲜山菜不断,说不出的美味。”

 “等天宝出仕太久了,还不如指望七叔。”天慧在旁道。

 长生跟着点头道:“就是,就是,明年我就能下场了…”说到这里,他却有些犹豫起来。

 李氏见小儿子如此,道:“你才多大,急什么?若是不想下场,就再等一年。”

 童试三年两考,长生明年十四,后年才十五岁。后年下场,也算年纪小的。

 长生‮头摇‬道:“可不小了,天佑与左住、左成他们像儿子这么大时,已经下场。我是寻思着,童试这里还罢了,一关一关考下去,问题不大。乡试那里就看运气,多半是没指望,那样的话儿子就去考笔帖式。”

 曹家虽不是耕读人家,可从曹项开始,男丁也多走科举之路。

 听着小儿子这般说,李氏不解道:“怎么想起要考笔帖式?是不是学里先生说什么了?”

 长生讪笑这点头,道:“让⺟亲说着了。儿子早就开始学着做八股,却是少了灵气,差了成⾊。先生说,儿子国语、蒙语说的好,可以在国文、蒙文上多下功夫,另辟蹊径。”

 这学业教育上之事,李氏听听而已,实给不出什么好的建议,只是记在心里,想着等曹颙回来同曹颙说。

 笔帖式出仕,升迁是快,可官场上讲究是不是科班出⾝。

 长生不想考进士科,不知对前途有没有大碍…

 曹颙落衙回来,就看到了李卫的礼单。

 这半车东西,全下来或许都用不了几百两银子,比不得曹颙在户部衙门随大班得的“炭敬”可难得的是这份精心。

 礼轻情意重,说的不外如是。

 到了兰院,李氏好生叮嘱一番,让曹颙夫妇用心给李卫回礼。李卫既实心实意的,曹家这边也要多用心才好。

 至于长生打算考笔帖式的打算,李氏也同曹颙说了。

 曹颙并不意外,旗学里出来的八旗‮弟子‬,除了走⽗荫直接出仕外,靠自己上进的,多半是考笔帖式,参加乡试、会试的有限。

 因为旗人参加乡试、会试,比汉人竞争更jī烈。

 ‮国全‬的旗人,都在顺天府参加‮试考‬,而每次录取的名额又有限。

 像天佑他们几个顺顺利利地过了童试与乡试的,极为难得。

 考笔帖式,就没那么苛刻。

 若是有真才实学,只要取得‮试考‬资格,多半没问题。

 像曹家这样的⾝份,想要得到一个笔帖式‮试考‬资格,也不是难事。

 “您也别太担心,笔帖式‮试考‬多在乡试后,这还有将近两年的功夫。两年后,长生也大了,要是他坚持,笔帖式‮试考‬就笔帖式‮试考‬。在六部里当差,到底是在跟前,也好照应。”曹颙道。

 长生所谓去江宁做官的话,李氏只当玩笑,没有对长子说提,不过心里到底存了几分指望。

 回了梧桐苑,初瑜也提起李卫的礼,说起李氏心情甚好。

 “都是江宁土产,老太太曾念叨过的东西,李卫有心了。”曹颙道。

 初瑜抿嘴笑道:“这零零碎碎的,哪里是李卫能预备下的?听说李家那位二太太是个贤惠仔细的人,多半是她的手笔。”

 曹颙听了,点了点头,道:“既是皇后⾝边shì候过的,贤惠不贤惠的不好说,仔细定是有。”

 初瑜轻哼一声,道:“只是这二太太过于贤惠,当家主⺟可就只能做摆设。”

 曹颙听子话中对李卫将家务托给二房妾室的行为不満,不愿她对李卫有所误解,道:“你就放心吧,李卫行事素有侠义之风,不是那种宠灭妾之人。只是他二房的⾝份在那里,让其当家理事,也能安那位的心。”说到最后,已是庒低了音量。

 李卫要在京城暂留一段时间,等到万寿节后才回南边,曹家的回礼倒是不急。

 李家在京城虽没留什么人,可京里有赐宅。

 曹颙没有耽搁,次⽇便使人往李宅送了拜帖。

 两人虽是故,早年还能往来不忌,现下彼此⾝居⾼位,多少双眼睛瞅着,反而不好随意相见。否则,谁晓得又被人编排出什么瞎话。

 曹颙帖子上,写了若是李卫得空,想要找时间请他在外头吃饭。

 李卫当天就回帖,却是说自己要请客,若是曹颙这边能菗开⾝,就定在十五大朝会那天的晚上。

 外地督抚,除了陛见,又经了大朝会,公事处理完,与老友小聚便也不惹眼。

 曹颙又使人回了帖子,算是定好饭局。

 没等到大朝会之期,又有两位奉旨朝贺的督抚到京,是云贵总督鄂尔泰与河南总督田文镜。

 两人同李卫一样,都是先巡抚后总督,鄂尔泰是去年实授总督,田文镜是今年七月实授河南总督。

 这也是他们成为总督大员后,第一次回京陛见。

 鄂尔泰这边的“炭敬”遵循上任云贵总督进京时的常例,虽比不得李卫、范时绎两位大方,可也叫人挑不出错来。

 毕竟谁都晓得,云贵偏远之地,哪里比得上江南富庶。

 田文镜这边,却是令人呑了苍蝇似的。

 他送的“炭敬”还真是别出心裁,竟是六部每个衙门,实打实地送了十车细炭。

 这一车五百多斤炭,就按贵了算,也不过十来两银子。

 户部当差的司官,最擅长的就是算账。

 早有人给田文镜算了一笔账,六部一个衙门十车,六个衙门就是六十车。按照上等炭的价格每车十两算,也不过是六百两银子。

 京官应酬多,又没地方刮地⽪,⽇子多过的紧巴巴,不少人就指望着每年督抚进京时的“冰敬”与“炭敬”

 可因通不便,每年奉旨进京的督抚数量不定,像今年这般,四位督抚进京,也是因感伤雍正五十整寿的缘故。

 没想到田文镜不仅待自己苛刻,待旁人也刻薄。

 这已经成了官场上的笑话。

 不知道田文镜的耳朵烧的如何,反正不少都要骂上两句,就连曹颙这种不缺银子、不在意督抚打点的人心下都生恼。

 若是不想送“炭敬”你不送便是,还大喇喇地将送了十车炭到六部。就像是直接将耳光甩在六部‮员官‬脸上,像是在嘲讽六部‮员官‬的穷酸与贪鄙。

 这种外度督抚进京打点六部之举,确是官场陋习。可田文镜摆出这种嘴脸,不仅将六部上下都得罪⼲净,连带着李卫几个督抚都带了尴尬。

 就好像天下只有他田文镜一个清官,其他人都是国之蠹虫似。

 曹颙不知六部其他衙门如何应对田文镜的“挑衅”户部这边,已经有不少人去过河南司闹腾。

 显而易见,未来一年到数年,河南相关的公务少不得大家要扯⽪一二,以怈不忿。

 不过,恼是恼,曹颙还是佩服田文镜的勇气。

 这种倔強固然令人生恼,可也令人敬佩。

 说来也巧,如今河南司郞中不是旁人,正是左督御史尹泰之子——后世大大有名的人物尹继善。

 尹家是镶⻩旗人,老姓章佳氏,与怡亲王生⺟同族。

 尹继善虽出⾝官宦,可并没有依赖家族,而是走科举之路,雍正元年进士,而后庶吉士。

 翰林院散馆后,他正式授正七品编修,今年七月,他连升‮级三‬,迁从五品的翰林院shì讲,九月署户部郞中。

 翰林院shì讲,品级虽不⾼,却能经常出⼊宮廷随shì帝王左右。任是谁都看出,尹继善得了圣心,前程正好,不会在户部郞中这个窝上久待。

 不说同僚们多是好,就死几位shì郞也不在尹继善面前端上司架子。

 曹颙虽晓得尹继善将来官至督抚,可也没有刻意关注。

 委实是见的名人太多了,没啥特殊感觉了。

 倒是田文镜闹这么一出后,曹颙想要知道尹继善会怎么应对。

 只是这地方与朝廷之间的公务往来,又不是一天两天之事,一时还真看不出来。

 就在几处督抚的“炭敬”谈资中,数⽇眨眼而过,转眼就到了十月十五,大朝之⽇。

 虽已经⼊冬,可天气还不算冷。

 寅初时分(凌晨三点),曹颙就起来。

 像这样的大朝会,更多是的时候是走个过场。

 可这样的过场,是半点差池也不能有的,否则就是不敬之罪。

 看着漆黑的窗外,曹颙原本想要谋一谋兵部尚书的心思有些动摇。

 不知道乾隆朝的大学士会不会好些,要是真在雍正朝升了大学士,可是够人一壶的。三⽇两朝,剩下一⽇也要在衙门里作班,想想就觉得头⽪发⿇。

 用罢早饭,换上官服,就差不多寅正二刻(凌晨四点半),曹颙乘坐四人抬的绿呢官轿,往宮里的方向去。

 这轿子寻常是不座的,只有大朝会之⽇才坐上一回。

 不是为了彰显⾝份,主要是大家伙要在宮门外等上不少功夫,总要有个地方待。

 毕竟是二品京堂,总不能大冬天的站在宮门口傻等,哆哆嗦嗦跟鹌鹑似的。

 坐着官轿,距离宮门不远不近的地方等着,等到宮里有动静,再出去排班正好。

 这也是京城官场旧俗,早年曹颙初到京城时,还真以为那些京堂是掐着点朝会,才会在众司官都排班后姗姗来迟。

 后来曹颙才晓得,即便做到二品京堂,也没有人敢在大朝⽇多睡一个时辰半个时辰,踩着点到宮门外。

 多是在官轿里等着。

 坐轿子的滋味并不好受,曹颙坐了多次,还是有些不适应。

 他闭着眼睛,却又清醒着,只在心里想着雍正万寿节之事。

 既是逢帝王整寿,大赦天下是少不了,只是不知还没有没其他恩典。

 轿子摇摇晃晃的,也不知走了几条街,轿外渐渐地多了动静。

 走着走着,前面传来吵杂声。

 现下正是五更天,天⾊漆黑,街上没有百姓,有的也都是坐轿骑马上朝的王公百官。

 轿子越来越慢,前面的吵杂声越来越清晰。

 曹颙察觉不对,睁开眼时,轿子已经停下。

 “老爷,前面路口堵了,是不是打发人过去问问?”曹満隔着帘子问道。

 曹颙挑开轿帘,往前面望了望。

 前面不远处,在灯笼的映照下,影影绰绰地能看出停了两个轿子。

 按照官场规矩,路遇是要讲准备的,品级低的要避让。

 像前面这样两不相让,那就是同级了…

 泪啊,历史第八了,前六艰难,恳求诸位援手,点点支持吧,小九恳求。

 另,上章的炭敬写成冰敬了,已修改,早点码完文的感觉很好很好,明天小九继续努力,握拳。RO。  M.mHUaXS.Com
上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