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凰谋:诱妃入帐 下章
第二百四十三章 先来后到
 清晨起了薄雾,京都被笼于一层雾霭之中,街头清寂,偶尔有几人路过。

 驿馆门口,有几人牵着马匹缓缓走出,与身后相送的人拱手告别。

 利索地跃上马背,其中一人朝着京都的某个方向凝视了许久,长眸中渐渐渲染上金色的霞光,玉容颜越发如珠玉生辉。

 直至自信傲然之重又回到脸上,他重重一甩马鞭,骏马扬蹄,如箭而出,马蹄踏踏响过长街,一袭锦衣翻飞于漫天朝霞中,留下一个张扬而狂妄的背影。

 终究,他不是拖泥带水之人,数度求而不得的东西,终需罢手,否则将连最后那丝情分都不得。

 他却不知,在他翘首仰望之时,在远处,有一个身影一直默默地注视着他,直到他绝尘而去,不复望见。

 身后一丝似有若无的轻叹。

 她收回眸光,微微扯了下角“你叹什么气?”

 “我叹司徒景,明明想让你来送,想见你最后一面,偏死鸭子嘴硬,让你不要来。”

 她转身,挑了下眉“我倒不知道,你与司徒景的情何时已到如此地步。”

 “谈不上情。”阮清一挥手“人心都是长的,看他最近表现都不错,好歹也该表示点同情。你莫要说,他走了,你心里一点都不难受。”

 宁天歌默然,没有接她的话,举步朝驿馆门口站着的那名雅秀男子走去。

 “天歌,平王既已回北昭,我也该走了。”苏屿依旧是一贯的温文尔雅。

 “你也要走?”她有些意外,看到整装待发的护卫已在里面等候。

 “嗯,国不可一无主。”他微笑点头“我出来时已久,也该早些回去。”

 她点了点头,却一时无话,苏屿决定得太过突然,心里难免空落。

 他也只是静静地看着她,脸上微笑淡去了些。

 “天歌,什么时候想来桑月了,你就来,桑月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

 “好。”

 “你若是有事牵绊,一时来不了,就给我写信,告诉我你的近况,也好让我放心。”

 “好。”

 “安王此时未下早朝,我就不向他辞行了,你便替我转告一声。”

 “好。”

 “那…我就走了。”

 “…好。”

 聚散终有时。

 没有分,又何来聚。

 秀逸的身影渐渐远去,白色锦袍上的金丝绣纹与天上的霞光相辉映,直至很远,依旧仿佛在眼前闪耀。

 ——

 与阮清一起回到宁府,还未到门口,便见老管家神色焦急地等在门口,不时地往两边张望。

 “怎么了,宁伯?”宁天歌快走几步上去。

 “大小姐,你可算回来了。”宁伯一见她,大松一口气,抹了把汗道“贺大人来了。”

 礼部尚书贺之敬?

 “贺大人来了就来了,怎么把你给急成这般模样?”她随口问着,与阮清一起走入大门。

 阮清也看着奇怪,不就是来了个贺之敬,虽说宁府现在与平民百姓无异,但又不是没见过世面,来一个礼部尚书何至于紧张成如此?

 “大小姐,你是不知道。”宁伯急急地跟在旁边“贺大人今过来,是来向老爷提亲的。”

 “提亲?”宁天歌蓦然顿住脚步。

 “正是。”宁伯绕到她身前“贺大人向老爷提亲,希望老爷能将大小姐许配给他家二公子,老爷不知大小姐的意思,又不好直口回绝,便命老奴候在这里,等着问问大小姐的意思。”

 “噗…”还未等宁伯说完,阮清已在一边笑得捂肚子“哎哟喂,我发现你想要过清静日子还真不容易。”

 宁天歌瞪她一眼,想了想,便道:“宁伯,你去告诉老爷,就说我暂时还没有成亲的打算,这事以后再说吧。”

 “是。”宁伯得了回复,立即去前厅复命。

 阮清抹了把眼泪,直起来“没想到这贺大人如此有想法,竟要你做他的儿媳妇,也不怕皇帝不快。”

 “是啊。”宁天歌叹了口气“这也是他跟我父亲多年情,两人向来和睦,才没有去管那什么罪臣不罪臣,若换作他人,只怕避之不及。”

 “嗯,这贺大人确实有些胆量。不过他也是看中了你这个人,若不然也不会冒着得罪皇帝的风险来提亲。”阮清正了神色,望着她道“只是,你这也是一时权宜之计,不能长久。”

 “我父亲不好直接拒绝,我又怎好让他下不来台,总得让人家高高兴兴地来,和和乐乐地走。”

 阮清对这句话倒是同意,点了点头,又疑惑道:“我倒有一点不明白,朝中大臣都知道安王与你关系亲密,这贺大人不该不知,怎地还来提亲?”

 “我说你这个聪明人,怎地也有糊涂的时候?”宁天歌在旁边找了块石头坐下,拔了草有一下没一下地摘着叶子,给她作分析“你也不想想,如今我宁家在皇帝眼中是何地位?欺君之罪本该问斩,却因为各方面压力与威胁而不得不免罪,皇帝颜面无存,视我与我父亲为眼中钉还来不及,哪里还会允许自己的儿子娶宁家之女?贺大人是朝中的老臣了,哪会想不明白这个道理。”

 阮清一拍巴掌“我怎么没想到这一层!”

 两人正说着话,忽听又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正朝这边传来,老管家匆匆赶来的身影出现在小道尽头。

 宁天歌皱了眉站起。

 “该不会是伯父回绝不了贺大人,叫你亲自去跟他说吧?”阮清的手指敲击着下巴,猜测着。

 “大小姐!”宁伯提着衣摆,气吁吁地过来“老爷…老爷请你到前厅去一趟。”

 阮清得意地望着她,一副“果然被我猜中了”的表情。

 宁天歌好笑地横了她一眼,无奈道:“我父亲的文采向来不输于任何人,怎么一碰到贺大人就无用武之地了?”

 “不止是贺大人的事。”宁伯更为无奈“是大理寺的冯大人也来了。”

 “也是来提亲的?”阮清意外地追问。

 “可不是。”宁伯苦笑。

 “这下可有热闹瞧了。”阮清哈哈一笑“冯铁断与贺之敬的口才彼此不相上下,如今又为同一事而来,还不得来场精彩的辩论?”

 正要举步的宁天歌闻言回头,斜睨着她道:“我怎么听着你有种幸灾乐祸的意味?”

 “没有没有没有。”阮清连连摆去,携着她往前厅走“走走,咱们看看去。”

 ——

 还未到前厅,便听得冯兆昌与贺之敬听着彬彬有礼实则暗藏锋芒的较量。

 “冯大人,贺某记得你当初上金殿面试时,贺某与宁公已同朝为官三载,冯大人如今要与宁公论情,着实比不得贺某与宁公啊。”

 “贺大人,情不与年岁来论。你看那朱大人,与贺大人还是同乡,同年入试,一直同朝为官至今,也未见得与贺大人情有多好。冯某与宁公,虽晚于贺大人三年相识,但因性格投缘,一见便成为莫逆之,恐怕贺大人犹不能及。”

 “这可不能由冯大人说了算。宁公,你来说说,我与冯大人,谁与你情更甚?”

 便听得宁桓左右不是,只能含糊作答。

 阮清听得呵呵直乐,这提个亲都到了互攀情的地步了。

 宁天歌提起裙摆,加快步子走入前厅,见冯兆昌与贺之敬两人虽面含微笑,看对方的眼神却象藏了银针,而宁桓则面色尴尬,面对两人的询问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

 “天歌见过两位大人。”她几步上前,走到两人中间,分别朝两人笑着行了个礼,化解了宁桓的难题。

 “侄女来了,快免礼快免礼。”冯兆昌立即站起虚虚一托,笑眯眯地看着她,那神情就象看自家的闺女,越看越喜爱。

 “歌儿啊,来来,到这边来坐。”贺之敬则直接将她往他旁边那张椅子上让,比冯兆昌更为热络,称呼更为亲昵,完全是以自家长辈自居。

 冯兆昌笑容可掬,眼里却有一银针咻地朝贺之敬出。

 宁天歌微微出汗,这侄女歌儿的,还真有些不习惯。

 不愧为在官场中打滚了几十年的老油条,再怎么端正严谨的人,为了更好的达到目的,这手段都是信手掂来啊。

 “两位大人好啊。”完全被忽略的阮清未有半点失落,笑呵呵地向两人行礼。

 “原来阮将军也在。”冯兆昌与贺之敬原本正要落座,一见到阮清,立即便了上来,将她奉至上宾一般往里让。

 在宁天歌入狱期间,阮清不惜搭上父女的身家性命力保宁天歌,可见关系非同一般,若是愿意说句话,那必强过他们百倍。

 阮清大大方方地在冯兆昌下首坐下,享受着寻常人得享受不到的高级别待遇,还不忘暗中朝宁天歌使个眼色。

 宁天歌好气又好笑,转头看向宁桓,宁桓却回她一张苦兮兮的脸。

 这冯兆昌与贺之敬都是他多年好友,得罪了谁都不是。

 双手略略一拱,她正要说话,却见宁伯的儿子急匆匆地奔了进来“老爷,陈侍郎来了。”

 陈侍郎!

 冯兆昌与贺之敬不约而同彼此对视了一眼,而阮清已笑得东倒西歪,勉强朝着宁桓抱拳道:“伯父啊,今儿个真是宁府的好日子,朝中的大人们都快聚齐了。”

 “也许是因为阮将军在此,令宁府蓬荜生辉,故大人们才来也未定。”宁天歌凉凉地将她的话堵了回去,起身走到厅门口接。

 但见陈同章一袭宝蓝色衣袍,春风得意,意气风发,大步流星地在边走边擦汗的宁伯引领下往这边走来,后面还跟着一溜儿端着礼盘的仆从。

 宁天歌不由汗了一汗。

 人家两位老大人好歹还只是动动嘴皮子空着手来的,这陈同章倒好,还带了这么多东西招摇过市,这是直接下聘礼还是什么意思?

 “宁…”陈同章远远一见她,便扔下宁伯快步过来,只是在称呼上倒是卡住,不知该叫她什么好,而清秀白皙的脸也不知为何红了一红。

 “陈大人。”宁天歌一拱手,将称呼这个问题带了过去,却没有请他进去,而是看着他身后疑惑道“陈大人这是?”

 陈同章回头一看,脸又红了一层,支支吾吾道:“我是来看望恩师的。”

 “哦,原来如此。”宁天歌微微一笑,侧身让路“陈大人请。”

 陈同章轻轻吁了口气,头也不敢抬,从她身前走了进去,一揖到底“学生见过恩师。”

 “同章,快免礼。”宁桓上前将他双手托起,并将他带着空着的座位上“来,坐。”

 陈同章这才抬起头来,却意外地见到了几名与他一样的不速之客。

 “冯,冯大人,贺大人,阮将军…”他顿时尴尬万分,分别拱手“你们也在。”

 “陈大人。”三人笑眯眯地起身回礼,眼睛却已瞟向门口处排成一排的仆从,确切地说,是落在他们手里那个盖着红绸子的托盘上。

 陈同章下意识地就开口解释,拉着宁桓道:“恩师,这是学生带给您的一点心意,不成敬意。”

 “你能来就好,还带东西做什么。”宁桓轻声责备。

 “这是学生应该的。”陈同章略显腼腆地笑了笑。

 “原来是送给宁公的啊。”阮清却恍然道“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聘礼呢。”

 “阮将军!”宁天歌拉长了音调叫了一声。

 阮清识趣地闭嘴,却一脸的兴味盎然,看着成为全场焦点的陈同章。

 陈同章的脸一下子红透,眼睛里却有一种异常明亮的光亮,迟疑了一下,忽然朝宁桓又是一揖“恩师,学生这次来,确实是有一事相求。”

 好戏要开锣了。

 阮清的脸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这几个字。

 “有事就说吧。”宁桓明知他的来意,也只好顺着话接道。

 “我说陈大人,现在宁公身为一介平民,能帮得了你什么?陈大人有什么难事,不如跟我老头子说吧,说不定能帮得上。”冯兆昌显得难得的热心。

 “或许老夫也能帮上一帮。”贺之敬此时与冯兆昌表现出难得可贵的默契。

 年轻人脸皮子薄,尤其是陈同章,在这些老前辈面前,说不定不好意思开口,就把话给缩了回去。

 陈同章果然为难地立在那里,就在阮清几乎要失望之时,他却似下了决心般,连脸上的红晕都慢慢退了下去,郑重地朝宁桓再次一揖,道:“恩师,学生这次来,确实如阮将军所言,是来向恩师提亲的。”

 一言方出,厅中响起数人的咳嗽。

 宁桓一生处事无数,鲜少碰到令他为难之事,此时却是真的为了难,只能把目光投向宁天歌。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世人认为的常理,别人却不知,在这婚姻之事上,他从未想过要干涉。

 “宁公,做买卖还讲究个先来后到,今这事可是我最先提出来的,你可要先答应我。”咳嗽声毕,贺之敬站了出来。

 “贺大人,婚姻大事又岂可与买卖相提并论?再说,放眼京都,谁规定了谁先上门提亲就必须将女儿先许给谁的?”冯兆昌立即反驳“更何况,侄女只有一个,哪来的先答应后答应?只能答应一个!”

 “宁公,那就答应我的。”贺之敬拉住宁桓一边袖子“不管是论情还是论八字,你都该把女儿许给我家枫儿。”

 “我家城儿的八字与侄女也很配。”冯兆昌取出一张写明了自己家儿子生辰八字的纸条“宁公啊,这给孩子做亲的事可不能马虎,不是说谁跟谁的情好就可以的,关键还是要看孩子们的意思。”

 “冯大人这话倒是说对了。”贺之敬冷笑一声“不看父辈的情,看孩子们的意思,那我们现在就来问问歌儿的意思,看她到底更喜爱谁。”

 宁天歌在额头上蓄积了很久的一滴汗终于“嗒”地一声落下。

 她连这两位口中的那两位公子的面都没见过,哪知道更喜爱谁?

 而且,他们是怎么知道她的生辰八字的?

 而一旁的陈同章已目瞪口呆——原来来提亲的并非他一个,而且来得比他还早!

 “我说,两位大人,”宁天歌轻咳一声,面向望着她殷殷等待答案的冯兆昌与贺之敬“两位的公子必然都是千里挑一的人物,只是天歌至今未曾与两位公子谋面,这喜爱不喜爱,或者更喜爱谁…实在不太好说。”

 “这个还不容易!”冯兆昌把手伸进袖笼,刷地出一个画轴并迅速展开“看,这就是我家城儿,一看便知与侄女多般配。”

 “歌儿看看我家枫儿。”贺之敬亦同样取出一张画像,颇为自豪地说道“要身材有身材,要样貌有样貌,要学识有学识,最重要的是,我家枫儿对歌儿一见倾心,并向我保证,只娶歌儿一个,绝不三四妾!”

 “贺大人,别以为就你儿子这样,我家城儿也一样跟我保证过。”冯兆昌不以为然的哼鼻“再说,你说的这些身材样貌学识,我家城儿哪点比你们差?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哪里过之而无不及?”贺之敬一指戳在对方画像上“你儿子虽然长得比我家枫儿高,可样貌有我家枫儿好?”

 “样貌再好又怎样,学识有我家城儿高?”冯兆昌一把推开他的手。

 眼看着这两位算得上德高望高的大人的言论已经上升为互相人身攻击的层面,阮清都微微张着嘴,不知该惊叹还是惊讶,而宁桓则摇头坐到一边,宁天歌只得出言阻止。

 “两位大人,两位大人,你们先听我说。”她站在两人中间,一手一个挡住,防止两人若是一言不知大打出手,实在会影响他们辛苦竖立了几十年的光辉形象。

 冯兆昌与贺之敬争得面红耳赤,朝对方哼了一声,扭头转向一边。

 宁天歌心里叹了一口气,道:“蒙两位大人抬爱,天歌不甚感激。只是天歌暂时未有成婚的打算,而且也想在家侍奉家父几年,这结亲的事,以后再说吧。”

 “以后再说?”一听这话,两人急了。

 “侄女啊,要说你年纪也不小了,也该成亲了。”冯兆昌语重心长地看着她“如果你放心不下宁公,以后让宁公搬去一起住,还不是照样可以侍奉。”

 “女孩子家面子薄,是不是被我们给吓着了?”贺之敬连忙安慰“我们也不急着要你马上答复,画像留下,你慢慢看,等想好了再让宁公告诉我们,啊?”

 陈同章也想上前说几句,又实在觉得上话嘴,只得在一边干着急,只盼着宁天歌能看到他。

 “冯大人,贺大人,陈大人,”宁天歌挨个给他们行了一礼,正道“天歌刚才所言确实是心中所想,五年之内,天歌不会谈婚论嫁。各位大人的心意天歌很感激,但还是请以后再说吧。”

 五年?

 在场之人呆了一呆。

 不仅仅是提亲的这几人,包括阮清宁桓在内都是一怔。

 五年,对于一个正值花样年华的女子来说,怎么耽搁得起?

 五年过后,大龄女子一个,谁还敢要?

 “各位大人,你们且与我父亲再叙叙话,天歌先告退。”说罢,便留下众人先行退了出来。

 阮清一个灵惊醒过来,连忙追了出去。

 ——

 不出半,宁大小姐五年之内不谈婚嫁的消息便传遍了京都,继前不久的惊涛骇之后,京都百姓又多了一个热门话题。

 而次,朝堂上却有大臣向皇帝提议,说安王年岁长,至今未纳娶王妃,身边连个侍妾都没有,不合皇家祖制,也不益于开枝散叶,还是早册妃才好。

 皇帝未明着表态,却说,册妃一事需从长计议,不过各位卿家家中有适婚小女的,可以跟安王多接触接触。

 谁都知道,太子之位虽然一直悬空,但安王是最有可能继承王位之人,若是能入安王的眼,将来的前途甚至整个家族都可望兴盛。

 因此,皇帝金口一开,满朝文武大臣不管官阶几品,只要家中有未婚女儿的,都想方设法地找各种借口往安王府里带,即使不够资格进不去安王府的,也会尽可能地与安王来个街头“偶遇”

 如此一来,京都空前热闹,胭脂水粉绫罗绸缎卖得销,而安王与宁大小姐之间的感情问题也成为百姓们最为关注和八卦的谈资。

 连着数,都听说有不少大臣的女儿已与安王见过面,而安王对此似乎并不反对,来一个招待一个,来两个招待一双,未有丝毫不悦之,甚至还亲自送人家至门口,更是令待字闺中的少女们心萌动,胆子也渐大了起来,走得越发勤快了。

 阮清听到这些消息很是着急,天天在宁天歌耳边念叨,宁天歌每回都似笑非笑地听着,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当起了真真正正的闺阁千金。

 后来说得多了,宁天歌便嫌弃她,说她在京都待的时间也够久了,该回定边了。

 阮清便气得不轻。

 一气宁天歌对此毫不上心,二气墨离自司徒景掀桌那之后,便再也未上过宁府的门,象是把宁天歌给忘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十后。

 这,朝中又有大臣向皇帝提议,说京都容貌才情出色的女子太多,安王恐怕会很难从中选择,不如举办一场选妃大赛,取得头名者,便可成为安王妃。

 此提议一出,众大臣有人欢喜有人愁,安王微笑不语,不说同意也不说反对,因此皇帝便同意了。

 于是,这场选妃大赛便安排在七后。

 ---题外话---

 看到有妞在评论区里替我可惜初选没有入围,我才后知后觉地知道初选已经结束了,为我总是比别人慢一拍…反省!

 其实这是我能够预料的结果,当初也并不抱太大希望,除了一开始振臂呼吁了一下,后来就一直没再呼吁过,但是——我要在此真诚地感谢所有投票支持我的妞们,是你们让我知道,在我看不到的地方,有你们一直在默默地支持我。我很足,真的,唯一担心的,是怕你们对这个结果感到失望。

 还要对那些给我送月票,钻石,鲜花或打赏,以及支持正版订阅的妞们说声感谢,有你们在,再辛苦也是值得!  M.MhuAxS.cOM
上章 凰谋:诱妃入帐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