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纺织厂花 下章
第98章 十七岁的宏愿
 对于何小曼接二连三的“失踪” 黄雯很好奇。但她有个好处,就是比别的纺织厂妇女要有分寸感, 所以不会盯着追问底。

 “小何主任真忙啊。”看着研究电话机的何小曼,她由衷感叹。

 何小曼一把扯掉了线:“不想招惹是非,是非自己会来招惹。真是心累。”

 “哈哈,这就是长得漂亮的烦恼啊。”黄雯瞅着机会, 便问, “厂里都传说你跟副市长的儿子认识啊,是不是真的?”

 这传说真是客气, 客气到何小曼都不敢相信。

 笑了笑:“认识是真的。如果再传点儿别的,那就肯定不是真的。”

 黄雯也听懂了,往上一倒:“其实小丁同学好的, 在我车间里那几天, 斯斯文文, 非常认真, 也从来不摆架子。”

 是啊,表面看看, 是好的。如果他没有刻意欺瞒自己,也好的。

 何小曼关了灯, 换了睡衣, 默默地躺下。

 听她不吭声,黄雯便知道她一定是不愿意再多谈丁砚, 当下也结束话题, 以愉快的语气道:“睡吧, 明天还要早起呢。”

 崇光棉织厂在特区考察了整整四天,不光走进工厂,也走进商场。哪些衣服流行,也取决着未来新品种的发展方向。

 第四天,大家聚在邱勤业的房间开了个小会,认为之前邱厂长关于大力发展牛仔布和卡其布生产的思路是正确的,崇光厂应该趁着市场还在蕴育期,大力抢占。

 此次还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在回C州之前,要去最著名的边界街好好逛一逛!

 这真是个大快人心的决定。黄雯激动得大半夜没睡好觉,先是一直在畅想着要给她老公买什么样的电子表,要不要进口机,要不要防水。后是捂着口感叹钱不够花。她把好几百块钱都在了口衣服上,不捂不足以表达决心。

 何小曼想了想,大老远来一趟特区,似乎也应该给家人买点礼物。

 第二天一到边街界,各琳琅满目的招牌,让众人目不暇接。

 何小曼买了四块电子表,何立华、何献华、王欣、史培军,她把身边能想到的男家人和最要好的朋友都照顾到了。

 女人也有礼物。王秀珍和何玉华都是买的马海,回去让王秀珍教何玉华织衣。何玉华要结婚了,有了小宝宝当然要学会织衣了。

 然后还有帮珍珠弄的姆妈和小媳妇们带的物件,不一会儿就满满当当。

 亏得现在的何小曼手头宽裕,不然这礼物还真送不起啊。

 “怎么不给你自己买点?”黄雯问。

 “我不爱电子表。至于马海…这已经一弄堂都是了,我再弄一个,珍珠弄就要成马海之家了。”

 “哈哈!”黄雯没忍住,大笑起来。

 嗯哼,何小曼就是这样。她有自己的一套时尚态度,并不是现在流行什么,她就喜爱什么。

 边界街的拐角,有个报摊。全是繁体字,排版方式也与内地的杂志大相径庭。

 何小曼却心中一动,其中有几本,很眼啊,正是昨天那位萧泽言扔在自己跟前的所谓“一杂志”

 走过去翻了翻,是最新的期刊。而期刊名,竟然和丁砚的朋友每次寄给自己的杂志一模一样。

 看来这杂志在香江真的很有名?

 不由问杂志摊上的老人家:“老爷爷,这杂志厉害不?”

 老人家一脸“你真无知”的嫌弃表情:“我都放在最中央、第一个,你说好卖不好卖。”

 的确,实力面前,不用争C位,连杂志界都是这个理。

 丁砚的朋友还真是上心的,给自己寄了香江最好最畅销的杂志啊!

 还想再多问几句,黄雯把她拉走,要她帮自己去看电子表。

 幸福的黄姐夫,这只电子表不说万里挑一,也绝对优中选优。因为挑选太过精细,黄雯差点被边界街上的商户联手起来揍一顿。

 因为就要回家,邱勤业提议大家一起聚个餐。其实天天在一起吃,有啥聚不聚的,不就是个形式。

 但大伙儿都很开心。不就是图个形式嘛。

 一直到晚上九点多,才曲终人散回到酒店。

 却没想到,酒店大堂已经有人等着。

 是汤彦铭。因为打房间电话一直没人接,又想着第二天何小曼要回去,汤彦铭决定来送送她。

 众目睽睽之下,何小曼很是尴尬。虽然汤彦铭的长相气质不会丢她的份,但陌生男人找到酒店这种事,何小曼是真的头疼。

 和萧泽言不同,汤彦铭是对自己伸过援手的。

 “明天几点的飞机?”汤彦铭问。

 “早上八点。”

 呃,这么早。而且八点的飞机还得提前很久到机场,汤彦铭是肯定起不了这么早的。

 算了,放弃送机。

 “注意安全啊。”汤彦铭没头没脑地说。

 何小曼笑了:“这得跟机长说啊。”

 “留个联系方式呗。”汤彦铭的目的其实是这个。

 何小曼缓缓摇摇头:“萍水相逢,以后又不会再见面了,为什么要留联系方式?”

 “谁说不会见面啊。”汤彦铭脑子里极速地转着念头,何小曼连哪里人都不愿意告诉自己,这可怎么让自己夸海口啊。

 突然,他灵光一闪:“J省我有大学同学在呢,说好了假期要去他家玩的,到时候我来看你。”

 J省那么大,这话说得,太刻意了。

 但何小曼没有拆穿,微笑道:“要不你留地址给我吧。有空的时候我会给你写信,到时候你自然就知道我的地址了。”

 反正河西区汤家,也不怕你写。

 汤彦铭却留了学校的地址。

 他想法很简单。除了寒暑假,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比起在家中收信,在学校收信自由多了。

 何小曼一看地址,然变

 “怎么了?”汤彦铭知道自己的母校一写出去,效果堪比萧泽言的名片。

 “哦,没什么。”何小曼掩饰着慌乱“原来你成绩很优秀啊,能在这座学校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汤彦铭笑了,不疑有他,谦虚道:“其实也并没有怎样,都是普通人。”

 呵呵,好一句普通人。

 何小曼突然知道汤彦铭身上那种熟悉的味道竟然是哪里来的。他和丁砚有着相似的生活环境,相似的发展轨迹,怪不得会有些微相识。

 只是不知道,他和丁砚是否认识。

 算了算了,也不想知道。何小曼只知道,当她知晓汤彦铭所在的学校之后,已经不可能再跟他联系了。

 旁人或许有名校情结。但何小曼没有。她平视任何一座著名高校,目光柔和。

 飞机载着客人,而客人满载而归。

 穿云破雾,这回黄雯没有晕机,电子表给了她生活的勇气,和抵抗晕机的力量。

 崇光棉织厂派了车去S市机场,又驱车两个多小时,将考察团接回了C州。司机好人做到家,索在市里饶了一圈,把考察团的人员一个一个安全护送到家。

 何献华正在珍珠弄天监工。一见弄口何小曼回来,兴奋地冲了出去,帮何小曼把超级大包的行李从她肩上接了过来。

 “这什么呀。我记得你出门没带这么多行李啊?”

 “都是我给大家带的东西。”

 何献华一接过去,发现看着巨大,倒也不重,还是蛮轻的,一戳,才知道软绵绵一大捧,居然全是线。也是醉了。

 一看何小曼回家,那些叫何小曼带东西的人比何家的人还起劲。

 何小曼还没来得及说考察见闻,小媳妇们争先恐后地冲了进来。

 还好何小曼都写了清单,谁托她买的,谁没有份,写得清清楚楚,不然这些小媳妇非得多吃多占不可,哪怕何献华出面也没有用。

 何献华的魅力,很多时候还抵不上漂亮衣服呢。

 小媳妇们就是这么现实。

 所以何献华也认清自己的处境,没魅力不要紧,钱得收。侄女舟车劳顿,他反正休假中,有的就是干活的力气。拿着清单一个一个对照收钱。

 收完钱随便你们怎么闹去吧,把马海身上他都不管了。

 何小曼却无心去管马海了。

 她站到门外,仰面望着面貌一新的家。出去一周,工程竟已近尾声,从外面看去,二层基本已要搭好,下一步就是要买些简单的家具,墙上要刷涂料。

 家里还装了两个卫生间,楼上楼下各一个。

 楼下的是原来的洗澡间改造的,楼上的是新造的,跟楼下的在同一个位置。

 这两个卫生间,堪称此次改造的经典之作。珍珠弄的人家,还承袭着每天早上主妇们拎着马桶排队去倒的传统,现在突然发现,何家已经不要倒马桶了!

 何家已经过上了宾馆一样的生活了呢!

 这真是一个质的飞跃,跟多一个房间不是一回事,甚至跟多一层楼都不是一回事。

 望着崭新的家,何小曼心起伏。

 这是自己十六岁立下的宏愿,将十七岁这一年,终于完美地实现。

 看来,可以开始规划自己的十八岁了。

 十八岁面临着什么?

 何小曼告诉自己,九月份就要升高三,十八岁,要准备高考了。  M.MhUAxS.cOM
上章 重生纺织厂花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