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代宫廷艳史 下章
第175章 便见一酒槽中
 李謩却依旧追问道:“不知老丈因何来到这江南地方?”李年答道:“俺只为家亡国破,从死中逃生,来自江南地方,乞食度。”

 李謩道:“说了半天,不知老丈究是何人?”答道:“老汉姓李,名年的便是。”李謩道:“呀!原来是李教师,多多失敬了!”

 李年问了李謩名姓,才恍然道:“原来是吹铁笛的李官人,幸会幸会!”李謩问:“那《霓裳》全谱,可还记得么?”答道:“也还记得,官人为何问它?”

 答道:“不瞒老丈说,小生好音乐,向客西京,老丈在朝元阁演习《霓裳》之时,小生曾傍着宫墙,细细窃听,已将铁笛偷写数段,只是未得全谱,各处访求,无有知者。今幸遇老丈,不知肯赐教否?”李落在江南。

 正苦不遇知音,且找不得寓处。李謩便邀着年到家中,每天传授《霓裳羽衣曲》去。这李謩年少风迹四海,只因酷好音乐,便散尽黄金,寻觅知音。如今得了李年传授妙曲,真乐得他废寝忘食。李謩原不曾娶得小的,在家中便与李年抵榻而眠。

 每至梦回睡醒,便与李年细论乐理。李年自到得李公子家中,每天好酒好饭看待,身上也穿得甚是光鲜,因此他心中十分感激李公子的恩德,正苦无法报答,这一,正是清明佳节,李謩被几个同学好友,邀去饮宴。

 只留下李年一人在家中,独坐无聊,便出东门找幽静地方闲步去,在一带柳下走着,忽然一阵风夹着雨点,扑面打来。

 李年浑身被雨水打了,不由得慌张起来,急急找有房屋的所在躲去。抬头只见前面一座道院,那横额上写道“女贞观”三字。两扇朱红门儿,却虚俺着。

 李年却也顾不得,便一纳头侧着身儿挨进门去看,好一座庄严的大殿。殿中供着如来佛的丈六金身,钟鼓鱼磐,排列得十分整齐,那佛座下面又设着一个牌位,李年不由得走近去看时,见牌位上写着一行字道:“唐皇贵妃杨娘娘灵位。”

 李年再低低地念了一遍,不由得两行眼泪,扑簌簌地向腮儿上直下来。一面倒身下拜,口中说道:“哎哟!杨娘娘不想这里颠倒有人供养。”拜罢起来。

 只见里面走出一个年轻女道士来,口中问:“哪个在这里啼哭?”待走近看时,不觉一惊,道:“你好似李师父模样,何由到此?”李年口中答应道:“我李年的便是。”

 细细看那女道士时,却也大惊道:“姑姑莫非是宫中的念奴姐姐么?”那女道士见了李年,却只有悲咽的份儿,哭得说不出话来。年连问:“姐姐几时到此?”

 念奴勉强抑住悲声,说道:“我去年逃难南来,出家在此。师父因何也到此地?”年道:“我也因逃难落江南,前在鹫峰寺中遇着李謩官人,承他款留在家。不想今天又遇到姐姐。”念奴问:“哪个是李謩官人?”

 年道:“这人说起来也奇,当我与你们在朝元阁上演习《霓裳》,不想这李官人就在宫墙外面窃听,把铁笛来偷记新声数段,如今要我传授全谱,故此相留。”念奴道:“唉!

 《霓裳》一曲,倒得传。不想制谱之人,已归地下!连我们演曲的,也都落他乡,好伤感人也!”念奴说着,止不住把罗袖拭着眼泪。

 李年忙安慰着,又问:“那永清姐姐却为何不见?”念奴见问,便又不觉叹着气道:“我们二人,原和姐妹相似,赤紧地不忍分离。谁知她身体单薄,受不住路上风寒,如今病倒在观中。”说着,那观主也出来了。

 年看时,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妇人,气度甚是雅淡。因听他二人说得十分凄凉,便出来好言相劝,接着那道婆出来说:“永清姑姑唤呢。”

 念奴急急进里屋看视,此时天色已是晴霁,李年便也起身告辞。回到家中,把在女贞观中遇到念奴的话,告诉李謩知道。

 李謩听说永清、念奴也是旧时朝元阁演曲的人,便喜得什么似的,隔了几天,便央着李年,带他到女贞观去拜见念奴。谁知念奴正泪光满面的在那里哭她的同伴永清。

 原来永清恰于昨夜死了,此时正忙着收殓。李謩在一旁劝慰了几句,又丢下十两银子,给永清超荐的,念奴千恩万谢。李謩正要辞去,一眼见那观主出来,原来正是去年在马嵬坡同看袜的女道姑。今无意相逢。

 那观主便邀住李謩不放,摆上素斋来,李謩与李年二人胡乱吃了些。从此李謩心中却撇不下这念奴,常常独自一人瞒着李年到这女贞观中来走动。

 他一来果然也爱上了念奴的颜色,二来也怜惜她的身世,又因她能演唱《霓裳》曲子,不觉也动了知音之感。便是念奴到此时,身世飘零,却有人来深怜热爱,不觉全个儿心肠扑在这多情公子身上去。

 后来还是李年成就了他们的好事,替他们做了一个月老。念奴便还俗出来,嫁与李謩,一双两好地过着日子,这时太上皇已回京师,怀念天宝旧人,李謩夫二人,都被召进宫去,拜李謩为中书舍人。

 只可怜李年在前几天已病死在李謩家中,不及再见太上皇的颜色了。太上皇回宫,肃宗皇帝便奉养在兴庆宫中,朝夕与张皇后来宫中定省。所有昔日天宝旧人,都拨入兴庆宫中伺候太上皇。

 这兴庆宫,原是太上皇做太子时候住的,如今垂老住着,心中却也欢喜。只因杨贵妃已死,宫中三千粉黛,俱已凋零,别无太上皇宠爱的人。

 这时忽然想起那梅妃江采苹,忙命高力士到翠华东阁去宣召,满拟诉说相思,慰问离。谁知高力士去到东阁找寻梅妃时,早已人去楼空。问旧宫女,却没有一个在了。便在后宫中寻遍。

 也不见有梅妃的踪迹。没奈何,只得空手回来复旨。太上皇听了,不万分伤心,想起梅妃的美丽婉恋,与她昔日两地相思的滋味,便愈觉得梅妃的可爱了,他疑是兵火之后,落在民间。肃宗皇帝,便下诏在民间察访。如有寻得梅妃送还京师的,当给官三秩,赏钱百万。

 这样的重赏,谁人不愿。民间顿时热闹起来,家家户户,搜寻的搜寻,传说的传说,哄动了多时,却不见有梅妃的形迹。

 太上皇又命道士飞神御气,上升九霄,下察九洲,也不可见。太上皇因想念梅妃,又时时悲泣。肃宗皇帝暗令丹青妙手,画一幅梅妃小像,令高力士献与上皇。

 太上皇看了叹道:“画虽极似,可惜不活。”便题诗一首在画上道:“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写罢,不觉泪滴袍袖,命匠人把像刻在石上,藏在东阁中。

 这时天气渐渐暑热,太上皇昼卧在竹林下纳凉,蒙眬睡去,仿佛见梅妃隔竹伫立,掩袖而泣。太上皇招以手,问妃子:“究居何处?”梅妃哽咽着说道:“往昔陛下蒙尘,妾死兵之手,怜妾者葬妾于池东梅树旁。”

 太上皇大哭,一恸而醒,立传高力士,命率众内侍往太池发掘。掘遍池东梅树下,却毫无音响。

 太上皇愈是悲伤,忽想到温泉汤池旁,亦有梅树十多株。便亲自坐小辇到温泉,见了华清池,又不觉想起往日情形,十分感慨。命内侍在梅树下发掘,才一动手,便见一酒槽中,以锦裀裹尸。  m.mHUaXs.Com
上章 唐代宫廷艳史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