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在旅途
有时候真羡慕死那些能喝酒的家伙,比如现在我的下铺。
虽然是非典时期,这家伙却口罩也没戴,上车伊始,他就从包里掏出一只烤得黄澄澄的
摆在茶几上,然后打开一瓶小小的二锅头,就着一小缕一小缕撕下的
脯,一小口一小口地咪起酒来,眼光
迷茫茫的,脸上惬意的那个神情!
我就不行。不光是不能喝酒,就是吃也不行。每次旅行,除了吃一点列车上那让人难以下咽的盒饭,我已经习惯了什么都不吃。甚至自从那次吃了一个变质的便当坏了肠胃之后,现在连盒饭也不吃了,专吃泡面。
这还不能怨爹妈没遗传给我一副好胃口。据我母亲说,父亲坐车的时候胃口是很好的,大概是给三年自然灾害整出来的,一看见人家吃东西就觉得饿。所以现在每次父亲出门的时候,包里吃的东西母亲总是给他准备得很充足。
其实在我念书的时候,母亲也是这样给我准备的。那时候家里条件有限,准备最多的也就是些煮鸡蛋,每次从家里回到学校,我发直的两眼怎么看怎么都像两个煮鸡蛋――被撑的。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母亲把她自己薰的鱼剁成小块,用腌辣椒煮了,装在玻璃瓶里,让我带到学校去吃。那一次一起回校的有七八个同学,在车上吃饭的时候,我刚把瓶子拿出来,鱼块就被一抢而光,瓶子回到我手中时,里面已经只剩下一些腌辣椒末。
可即使只是一些辣椒末,那个鲜美的滋味,至今想起来都是垂涎三尺。
所以现在我最喜爱的
食就是长沙简四
的薰鱼块。我怀疑简四
也是从同样的经历中得到的灵感。常常在品尝简四
食的美味时,我会想:假如那次不是同学把鱼块都抢吃了,假如那次他们给我留下一小块薰鱼而不全是腌辣椒末――当然,即使这样,李下也不会就此成为简四
,李下还会是今天这个只能吃泡面的李下。
跟时兴的小资们比起来,我的欣赏水平和生活趣情最多也就能评个小农,喝喝茶,
抽烟,一天三顿吃
饭;但和正宗的小农比起来,我又缺少那种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转悠时悠闲自得的心态。我老是在东奔西跑,我老像有没完没了的事,就像现在,即使SARS闹得这么厉害,我还是捂着大口罩在惊恐不安地旅行。
旅途中印象深刻的另一样
食是
。中国可以说是个有“
”文化传统的国家,想想我们有多少种传统美味的
吧,什么三黄
、叫化
、白斩
、盐焗
、道口烧
、德州扒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虽然
只是寻常饮食,甚至由于人们口味的提升和圈养带来的一些问题,现在
已难入正席,可在旅途劳顿、饥肠辘辘之时,能悠然地啃一啃烧
或撕一撕扒
,仍然不失朱元璋“珍珠翡翠白玉汤”的享受。
瞧瞧我这个品味!要谈吃你也谈点雅致些的,别谈
呀!
我就是这么个浊物。像大多数湖南人一样,我偏好那些
浓味重的食品,比如红
的红油
笋,油汪汪的红烧
,黄澄澄的火焙鱼。之所以特别提到
,主要还是源于旅途中对
的那种特别的感受。
是旅途中寻常可得的
食,味美不说,吃的时候手口并用,还有一种难得的复古的情调。记得哪位艺术家曾表演过一个小品《吃
》,把人吃
时候那种原始的动物
的撕咬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像极了某一次旅行中我食用一只制作拙劣的德州扒
的情形:食之有味,咬之不下,弃之可惜。
事实上,自从我把自己的胃口折腾坏了之后,每次旅行,我都会情不自
地想到
,而且会饶有兴致地观赏别人吃
,并且这种观赏已经与
的味道没有了必然的联系,变成了一种纯粹的观赏,一种形而上的观赏,一种在现代生活劳碌奔波的小憩中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但是劳碌与闲适未必就真的有什么分别。瞧瞧我下铺那家伙!就在我戴着口罩拘紧地向往的时候,他却在有滋有味地
着一
光溜溜的
骨头!
生活其实只是一种心态。真羡慕死那些会喝酒的家伙!
m.mHu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