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国之力挽狂澜 下章
节一百四十二:进退失据
 退到五月十五夜,是夜的急袭让魏军骑兵大部分撤外,但那些伤患不能一次带走,加之若是全部撤退,便等于放弃安夷攻势、于心不甘于情不合。最终还是留下千把人,考虑到兵力不够、再分散就太危险了,所有部队退缩回东侧主营继续驻守监视敌情。

 五月十六中午,骑兵再度返回一部分,大约有千人左右,安夷城下魏军合计便有两千人马。

 不过,那位前部临时监军刘弘忙着帮助羊琇处理中军事物,没空来,而皇甫闿,据说正带着两千精锐骑兵追踪监视刘武军主力,将其行动遏制,也没空。

 来的那人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小人物,故关内侯杨嫡孙杨豹的侄儿,名唤杨喜,年三十余,虽为庶出,然杨豹对这个侄儿颇为满意,多次向本郡太守王颀举荐,为人小心谨慎沉默寡言,为王颀所宠幸,负责指挥调度那些天水骑兵。

 除此之外还有七八个气势汹汹怒气冲冲的西京长安豪门子弟。这些家伙吵嚷着要带着弟兄们攻城拿下安夷。

 两千人,人数虽众,无奈群龙无首,不知如何是好,整个五月十六结果变成一场大大的闹剧,杨喜头痛之下只好让弟兄们将原定各处营垒恢复。

 “军侯大人,”一个传令小卒小声向杨喜建言“昨,我军并未在敌西侧构筑营盘将敌彻底围死。现在既然知道敌军数量有限,不知可否将此处堵上?…”

 这个建议倒是不错,可偏偏当时大营内喧嚣得利害,且不说这个小卒人微言轻,身为杨氏家族庶子、一个区区婢女所生地堂堂军侯杨喜照样被那些身份高贵的豪门子弟喝斥。杨喜只好道:“那我带领我天水兵堵上,好么?”

 但这时,几个同样出身天水的豪门子弟跳出来将杨喜骂个头臭。

 “呸!小娘养的,不要想拿我们天水子弟的血给你当垫脚石,你还不配。”几个混蛋中最毒辣的一个如是骂道。

 杨喜气的满脸血红,差点就把铜剑出来砍死那个侮辱其母的混蛋。还是几个杨家的宗族子弟连忙将其按住,向其直打眼色,杨喜只好咬牙切齿狠狠忍住。

 不而散,安夷城的布置如同昨,围三缺一,似是期盼敌军坚守不住自西门溃逃,还想不费吹灰之力顺利拿下通往西都最后一处要,所以连攻城也免了,除了派几个懂西平话地魏兵不断的劝说城内百姓不要听逆贼反,城外都是大魏雄师。旦夕便可破城。只是城上毫无反应、死一般沉寂。

 五月十七晨,安夷城下,晨光乍现时,被留下继续坚实围困安夷的魏军再度出营,打水的打水,生火的生火。直到辰时,新的援军再度抵达,那是三千名步兵,两千骑兵和一直躺在马车上病怏怏的羊暨,这是他向叔父大人讨来的差事。羊琇也信得过在十五夜血战。并为此身受重创的侄儿,也想借机成全这位从侄,给他一个机会再立奇功,羊琇还特地将自己一直带在身边最好的医者调拨给侄儿,跟随前来地还有那位在中军清点损失操劳一天、累得眼都睁不开的刘弘,重当侄儿的军师辅佐。

 于是…

 是的辰时。昏昏睡的羊费力的抬起眼。向那些正站立在马车旁等待他离开那张扑满软羊皮草席进入军中大帐的众将扫了一眼。干咳了两声。

 “为什么不攻城?”

 这是他问的第一句话,也是唯一一句。之后便是一阵猛咳,侍候他的医者连忙让众人将这位病秧子抬到营中静养。

 众人面面相觑。

 “各位!”刘弘摸摸眼,困顿至极,打着呵欠,懒懒道:“既然如此,那我们还在等什么?快攻城啊!”攻城,就是这些人,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

 五月十七下午,安夷城下再度开始进攻,这一次,魏军出动了轒辒、井阑车各五辆,撞车三辆、云梯六十八具,人如水。这次的规模空前巨大,安夷城上众人皆惧,连傅息都暗暗绝望。

 这次要为国尽忠追随父亲于泉下。

 就在敌军开始进攻地同时,一个站在西城门楼顶瞭望地蜀兵连摔带爬冲到傅息面前,大声道:“头儿!西边来人了,似乎是我们的援军,是我们的援军到了!”

 傅息转忧为喜,对身后的众人喊道:“弟兄们,只有我们能守住安夷城才能保住西都,保住西都才能保住西平,只有西平不失魏人才会停止征伐蜀中啊,为了我们的兄弟姊妹,跟他们拚了。”几十个汉兵欢呼阵阵。

 他又转身向那个前来报信的小子喝道:“知道该怎么做了么?快去准备接应他们进城,千万小心,除了咱们地人别放敌人进来!”

 “头儿,这个咱明白,会蜀中话地由周老大带领地咱才放进来!”

 “对,快去,我带着弟兄们先顶一会儿!”说着出长刀,怒吼着发众人血鼓舞士气。

 顺着东南风,一阵又一阵的战鼓声响起。

 魏人军阵,动了,不久,两下开始互,魏人终于以人数上地绝对优势将城上那区区一百五十具连弩压制,汉军也终于端起一面又一面从民居拆下的门板顶在脑袋上,像个凄凉的乌,忍受魏人的怒火。

 …

 刘弘微微睁着一只眼,勉强看着战场,脑子里一团浆糊,眼前其实也是朦朦胧胧的一团。亏得耳朵还好使,陆陆续续的,从前方发回许多好消息,最大的好消息是敌军人数的确远远不足。纯粹是虚兵,早知道前天晚上攻城时请皇甫闿将军再坚持一下就好,哎,军功啊,就这样没了,真是可惜。

 打个呵欠,刘弘懒散道:“继续攻城,等拿下城池后告诉小将军,本人实在累了,恕不奉陪。”

 攻下安夷城照现在地局势不过是时间问题。没什

 。不如睡觉实在。

 刘弘刚刚回帐,衣服还没呢,只听见门外小校大声道:“监军大人,不好啦,安夷城敌军增援到了!”

 这一下刘弘睡意全无,立马跳起身,冲出帐外追问道:“到底怎么回事,是刘武那个混蛋来了么?”

 “那个,那个…”小校一脸哭相,可怜兮兮道:“似乎不是。是从西边…”

 攻打南侧城墙的队伍发现自西侧出现数以百计的骑兵向安夷城冲来,他们还没来得及反应,这支队伍已顺着开的安夷西门冲入安夷城内。

 “西边?”刘弘奇怪道“怎么,西边到现在还没堵上?”

 “监军大人,不是当初您说要围三缺一吗?”

 刘弘气节,冷着脸狠狠道:“当时是当时,谁知道敌军主力到底在哪儿也不知敌军到底多少,我军要是在当时兵分四路实在不合兵法,可现在为什么不堵上?昨天他们到底都在干什么。怎么连这点都不懂?”

 战场瞬息万变。处置各有不同,刘弘当初的处置并无问题。

 那个小校想了想一脸为难,可怜兮兮的说:“昨天,他们什么也没做。”

 “混帐!”刘弘气急反笑,冷笑道“他们怎么敢这样敷衍责军务?不怕后被军法追究么?昨天带队前来增援的可是那个天水人杨喜?”

 “是他。不过大人。卑职想说句公道话。这次不能怪他,听弟兄们说。他是想派人在西侧安营的,结果被人一顿臭骂。”

 刘弘直皱眉,关内侯杨在明帝(曹叡)时代权倾一时亦为人所重,无奈生过于谨慎苛责,连明帝都很是畏惧,亦为同僚所惧,缺乏羽,也少恩德,杨家虽然在大魏帝国早期曾雄霸天水郡,连叱咤西北的马超也是杨家为主姜家辅佐两家合力驱逐出西北的。

 但到现在,杨家地人竟然会被人臭骂,真是世态炎凉人世沧桑啊。

 “带我去看看!”

 “是!”…

 战场上,血满地,到处是箭簇和哀泣绝望嚎叫的伤病,魏军的攻势显然大大受挫,特别是那些井阑车,有两具已近齐折断,四处都是凄惨瘫倒的魏兵。

 城上,又一只又如儿童手臂般细的巨大弩箭自城墙隙中出,刘弘一见到此物惊恐万般的叫嚷起来:“安夷城竟然有这种东西?”

 元戎巨弩。

 汉帝国工匠最擅长制造的怪物兵器,对于大魏帝国而言是一直渴望不可及的珍贵宝物,也是周大傅息拼死带来的,为了以防万一落入敌手,一直只是些拆散了的零件,直到前些日子才组装好,就被放置在城内。

 元戎巨弩威力无比,箭只稀少,只适合拿来轰击珍贵重目标,这也是十五一直未曾使用地原因。

 有此城防利器助战,所有魏兵攻城器械一一破灭。

 那些覆着牛皮的轒辒车顶遮蔽箭雨的牛皮,就像一层薄薄的蔡伦纸,车下那些妄想借助其躲避城上箭雨伺机反击的弓箭手们,死伤无数;井阑齐截断,许多妄想借助井阑与城上对的都被无情摔下,半死不活;冲车队,也被巨大的元戎弩箭和那些数量庞大的弩箭吓阻住,不敢前进一步,只剩下那些云梯。

 但,城上一泼又一泼滚烫的油水,许多云梯陷入烈火中,绝望的呻着,慢慢垮塌,六十八架就在一两刻钟内折损了一半。

 只能靠弓箭手对,想压制住城上地守军,但这一次,城上人数不再像之前那边窘困,至少有五六百人模样,加上那些该死地连弩,又占据高度优势,一时间,两方出的弓弩数量几乎相当,魏军还略处下风。

 刘弘越看越是懊恼悔恨,早知道会变成今天这般模样,干脆一开始就冒点险,拼得几百人白白牺牲也要将这该死的西门堵住,现在…全完了。

 远处那些该死的豪门子弟又一次蜂拥而来,围到刘弘身边,一个个七嘴八舌,都是请求刘弘暂时收兵。

 “监军大人,不能在这样下去了!”说这话的是杨喜,他也一脸悲切,左肩上一道清晰可辨的箭伤,他是从战场上退回来地,亲眼目睹战场局势急转直下,由开始时魏军占绝对优势到现在地被动挨打。

 若是仅仅是这些该死地只知道保存实力的豪门子弟,刘弘或许还会迟疑,拿要去禀报羊暨搪拖延。但既然杨喜发话,刘弘连忙道:“那赶快鸣金收兵!”

 …

 城下,阵阵锣响,刚刚抵达安夷地马志哈哈大笑:“这才好,这才好!***魏狗,你以为老子们可欺么,让你知道俺们的安夷城没那么好拿。哼!”傅息捂着手臂上的伤口,一脸苦笑:“伯高,怎么这次援军是你不是巨伟?”

 “他啊?”马志笑了笑“你们在前面打仗,却让我天天在那边无所事事,我可不干!正好巨伟担心汉威,我让他带些弟兄前去支援汉威了。”

 “那西都…”傅息疑惑道“你就交给重德一个人了?重德可不懂带兵打仗。”

 马志摇头“不是他,靠他我可不放心。”

 “那是谁?”除了马志外,傅息一时半会儿想不出还有谁是大将之才。

 马志大笑:“你还没看清楚吗?我带的这些兵,可全是羌人!西都不用我们防守,那个娘们已经鼓动莫洛等几个羌部帮我们看紧了,不用担心那些***小人阵前倒戈。重德只要能好生管理就行,用不着他心。”

 原来如此,有这个女人帮衬,许多事情都变得简单了,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最后,登上城墙的并非全部,这次足足有六百人的援兵,整个城内拥有将近八百人。  m.MhuAxs.cOM
上章 三国之力挽狂澜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