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明上河图 下章
第三十九章
 岳飞的奏书在第二天便封存完毕,由张宪。数之后,靖康五年的仲夏时节,秦桧先奉着隆佑太后先行动身,由陆路往镇江,见韩世忠,然后入江启航。

 苗傅与刘正彦二人,则与张宪等人一起,连同二人麾下数千军将士,在秦桧其后动身,直接由建康入江乘船,往着荆湖路而去。

 赵构亦被由显忠寺接出,归入二人军中。

 他们并不需要如同信使那般急行,加上人员重多,辎重负担很重,每只行二三百里,都算快捷,待秦桧奉着太后到达长安城外,已是一个半月之后。

 由于太后身份贵重,赵桓虽然身为帝王,也不能怠慢托大,秦桧在接近长安不远时,便每天派遣一个信使,前往宫中送信,待太后得到城外一距离时,赵桓早就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灞桥前去接。

 回到长安已经一年多的时,赵桓的精神气,已经比较往日强过百倍。他每行后世锻炼之法,跑步健身,合理饮食睡眠,原本瘦弱的身躯体已经变的健壮利,在他的刻意努力下,骑功夫,也已经不在一个寻常的军马军之下。

 不仅身体如此,精神气质也是与往日那个胆怯懦弱的赵桓完全不同,断事明快,城府深沉,眼光锐利,直入人心。

 这样一来,使得不少当年见过皇帝的人,都盛赞他有中兴之主的模样,对他的身体和智力,都有绝对的信心。

 虽然国家面临太后将至,国事渐渐走上正轨的喜事,今以来,天时很好,在考成法的督促下,各地的官吏都不敢怠慢公事,虽然还做不到当初秦国耕战的细致和严苛。在好天时和官员居然不添乱和帮忙的情况下,整个陕西和川中,还有东南、福建、两广诸路。都由着上好地收成。

 唯其如此,面对着河东十几万金兵的重兵境,荆湖路的混乱局面,才更使得赵桓关注和忧心。

 他自己知道,他目前所做地一切不过是在原本的基础上加以改良,而真正的变革和考验,还在后面。

 那才是真正的挑战。

 时值正午,唐朝时所谓的灞桥风光早已然无存。千多年的开发和无数次的战毁坏,使得陕甘大地已经不复当年的那般俊秀风光。

 光秃秃的黄大地,烈下张大了嘴巴。无言的在诉说着什么。

 几株沾满了灰尘地柳树委靡不振的挥动着树枝,树边不远,一条蜿蜒扭曲的小河有力无力的在大地淌而过。

 水土破坏,绝大部份的的土地的植被被破坏。陕西大地在孕育着汉唐强盛文明的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虽然说是出来驾,赵桓并没有将手头的事务放下。

 吴玠带着大军由川回陕,早就被派往延州一带布防,其余环庆、河熙诸路兵马,亦渐渐往着河东前线集结。

 刘錡,被派往潼关、陕州一线。

 长安城内。也由原本地一万多驻军,渐渐增实到三万余人。

 清军之后,节省下来的钱并没有用做别处,相反,赵桓相反设法,在诸多高和权术的迫下,各地官府节省开支,亦用来招募军,练。陕西兵额不但没少,反而由当初的十八万余人,增加到了二十二万以上。

 以这样的兵力,却仍然显的局势紧张,捉襟见肘。

 以守势对攻势。河东又是上游,由多路迫着陕西诸路。而失而复得的同州、陕州、潼关等地,城防措施虽是得到了有限的恢复。面对着集结在洛的几万金兵,压力也是很大。

 在这样地严峻环境下,对敌情的判断和分析,敌人的主攻方向的判断,就显的犹为重要。

 赵桓前生只是一个官员,虽然与普通地中国人一样,对历史有着极高的兴趣爱好,在回到这个时空后,对军事上地也是孜孜不倦的学习,但限于天份,并不能在根本上有所改变。

 如此一来,他就只能在纷至沓来地军情汇报中,尽量的发动自己手中的力量,给前线加以补充,对前线将领加以鼓励和信任,对将领之间的矛盾加以调解,以期面对强敌的宋军,能发挥出它最大的效能。

 至于结果如何,会不会象靖康三年那样,被完颜活女强行叩关而入,沿着渭河河谷迫过来,或是如同完颜撒离补和完颜银可术那样,由着河东太原等地进兵,向延州等地,殊未可知。

 局势严峻,赵桓却并不慌乱,每天照样接见大臣,甚至也召集亲近的翰林学士到宫中讲读经史,有时偶尔还议论诗文。

 天子这样的风度和气概,使得局面并没有前几天金兵入侵时的那种混乱,一切按部就班,紧张急迫的进行,却没有一点慌乱,那种几个金兵张牙舞爪的一冲,就使得官员投降,军队逃跑,百姓离散的局面,再也不会出现了。

 因着太后未到,他处置完几件公事,时间虽然尚早,却是不知怎地,竟无心再坐下去。

 起身信步而行,到得这行宫殿门处。

 抬头去看,远方几里路外,已经远远看到烟尘升起。

 鲜盔亮甲,身材高大的御前武士持戈佩箭,站在他身侧。

 赵桓默然不语,只是看着远方的烟尘出神。

 隆佑太后,他不知道其人如何,也并不相识,也并不打算让这个有贤名的老妇人再参与在国事之中。自然,也不会让她再受颠簸流离之苦。

 历史上,这个老妇人一直逃到过江西福建,而赵构正亡海上。这样的事,也不必再让它发生了。

 而赵构…

 他嘴角出一丝笑容。

 心知不妥,却又将它迅即敛去。

 或许历史上的赵桓会饶他这个九弟一命,而他,绝对不会。

 只是张宪企图救援赵构,这背后明显站着岳飞的影子,如何处置。已经成了他这几天悬在心头最大的难题。

 正自出神,耳边响起铁甲甲片声蹡蹡做响。他回头一看,却是今值宿。负责行宫安全的郎官傅宿。

 见傅宿手按宝剑,如临大敌模样,赵桓哑然失笑,向他道:“周围几千殿前班直护卫,你又何必如此。”

 傅宿身为值宿郎官,也不必对皇帝行礼,听得问话,只是闷声答道:“陛下安全重于泰山,臣怎敢怠慢。”

 赵桓很是欣赏这个尽职的官员,当初提拔用他。也是颇有意趣。

 他因着对宋朝官员并不了然,在长安宫中殿后的柱后,命人写下境内所有县尉以上实任官员的资料,随时查看。

 而登闻司和行人司,也会随时将资料更新,将每个官员在任内的考评,送交给他。

 而他自己,也经常带着卫士,在陕西各处巡行,亲自听闻百姓对官员地评价。

 有一。在某县巡查,问及县尉傅宿,众百姓摇头:“这个人太死心眼,县里的兵才多少,又能做什么用,他每天折腾着练兵,搞的飞狗跳,令县内官员和厢军们都很不满。”

 赵桓只是一笑,第二天便下了诏书。将这傅宿召入殿前班直,担任宿卫护驾地职责。

 此时对着这老实人,赵桓心中一动,向他问道:“九弟在江中遇难,天下哀恸。你如何看?”

 傅宿想也不想,马上答道:“这是扈从的官员和将士们的责任。应该派人严查,将失职责依律治罪便是。”

 赵桓面微笑。又道:“最近行人司来报,不少人说九弟出事,是朕的授意,你觉得呢?”

 傅宿答道:“这自然不可能是陛下的授意,陛下友爱兄弟,如何为这般行事。况且,臣是武臣,这类事,本就不该是臣所心和过问的。臣只是知道为国效忠,护卫陛下的安全,余者,皆不应该由臣去想。”

 他说到最后,这老实人却是了马脚。

 不应该想,并不代表没想。

 赵桓洒然一笑,知道这一类事瞒骗不了人,连傅宿这样的人也知道这必定是自己令人动的手脚,更惶论他人。

 只是,为天子者,有些事当做却必须去做,只要自己不失天子之位,使得家国中兴,又何惧人言。

 历史,任由强者来书写。

 两人一时无言,唯有巡行的军将士,身上地甲叶,在不停的脚步声中,发出一阵阵冰冷的金石之声。

 过不多时,负责先期去接的几位宰相依次派人过来报信,太后将至,请皇帝出行宫,至道旁相

 赵桓收敛心神,低眉闭目,默然不语。他以为自己能放下一切,只是在这个时候,竟是突然想起了自己远在千年之后的母亲。

 他如此做态,不但那些小臣觉得天威难犯,天意难测,便是日常侍候在他身边的人,也只觉得处于在这种状态下的皇帝,绝对不可触犯。

 良久之后,赵桓终张目抬头,淡然道:“走罢,咱们去太后。”

 皇帝一声令下,仪仗护卫马上起行,乐队早就先行到达大道一侧,开始吹奏宫中的乐曲。皇帝并不乘坐任何的器具,也不骑马,而是步行向前,在烈下慢慢向着太后车架前来的方向行进。

 待孟后车驾一至,皇帝展袍跪于道旁,向着这位在东京城破后唯一留在宋朝境内地皇室长辈,行礼如仪。  m.mHUaXs.Com
上章 清明上河图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