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华大帝国 下章
第八章 德国统治下的欧洲 三
 以上这几个‮家国‬的工业能力基本被剥夺殆尽,所以可工业实力至少增加了一半以上,尤其是捷克的军工业,可以说在欧洲都是十分強大的,这次被德国人全部吃进,实在是令人担心。”梁袠行有点忧心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与会的众人也纷纷点头,赵刚微微一笑,说道:

 “大家不要担心,德国人的做法实际上很愚蠢,在新世纪最重要的东西是人才,而不是那些钢铁机械。我想这些‮家国‬的人才肯定是‮业失‬了不少,梁部长到时候你要多做点宣传,把这些人招揽过来,你说是不是?”

 梁袠行大喜,笑道:“陛下说的是,我怎么没有想到这点呢,我们接着说!”

 德国在西境正式呑并的主要领土为卢森堡与阿尔萨斯-洛林。堡是1920年6月底被并⼊大德意志的。自此以后,这个大公国最重要的工业部门——钢铁已经归⼊德国工业结构之內。卢森堡钢铁工业的‮央中‬组织被定名为卢森堡铁业总会,若非先得到德国工商自治团之钢铁组的允许,不得承接任何工作。

 这只是德国使卢森堡“⽇耳曼化”的经济方面。“⽇耳曼化”的总方案包括许多其他办法,例如改变其‮民人‬的名字、強迫使用德语、強征卢森堡青年服德国兵役等。德国对阿尔萨斯-洛林所施行的方案也属同一质。德国经济部秘书长兰得弗里博士(Landfrield)说:“我们现在能够,而且必以全力。设法使阿尔萨斯-洛林的恢复为帝国自然地经济腹地,使它并⼊德国的伟大经济机构內而受其利。”

 德国官方代言人不惮烦地指出,法国过去设法将阿尔萨斯-洛林归⼊法国经济之企图从未成功。德国一位经济学者于1920年10曾写道:“法国使洛林与德国分离的政策,造成洛林之农业衰落。如今德国将不仅发展两省的农业,并且将发展其工业。两省的‮民人‬必须德国化。”

 这些地方的经济没有做太大的调整,所以还是蓝⾊,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居民的生活⽔准还是下降了三成多。所以很多居民都开始准备移民。他们地第一目标是‮国美‬。第二目标是英国,恩由于宣传地不到位,我们排在南非之后,是第五大移民‮家国‬,而且移民地素质偏低,远远不及‮国美‬的移民素质,不过德国人似乎想扶植‮国美‬于我们对抗。所以并不限制欧洲移民‮国美‬。

 至于东南欧,德国向来认为东南欧是它的“生存空间”决心“使西欧列強绝对不会在那里再有势力。”一战以前建立“中欧帝国”的计划,以及威廉三世建立一个“多瑙河农业和原料行省”的野心开始在东南欧逐步实现。若⼲年来,莱比锡的中欧研究所一直在从事研究“协调”巴尔⼲农业经济与德国工业的方法。

 举例说,德国需要南斯拉夫地铁砂与氢氧化铝,匈牙利的粮食,罗马尼亚的石油与木料。因此德国早在开战前便已开始改变这些‮家国‬的经济结构。因为在大德意志经济空间的观点下,这些‮家国‬的经济结构已经“相当古老了。”德国专家制定了一些长期的生产方案,他们认为这方案⾜以消除东南欧与德国之间的经济脫节。而开创德国所追求地“全欧经济体系。”

 在罗马尼亚、匈牙利、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诸国,调整生产以适应德国需要地工作已有颇大的进展。这些‮家国‬向来是德国所需的主要农业品和矿产原料之重要出产者,自二战爆发以后更⽇益变成德国地一个粮食来源,所以德国设法使他们的农业与德国需要配合。德国与罗马尼亚订立的各种协定可以作为德国改组多瑙河和巴尔⼲各国经济结构之目的和方法的一个例证。

 罗马尼亚出产大宗⾕类,罗马尼亚全部可耕土地中有84%种植⾕类,以⽟米为重要产品,其次为小麦、大麦和燕麦。罗马尼亚又是一个重要的牲畜出产国。1918年12月实行的土地改⾰(没:。产,将其割为小块分给罗马尼亚农民,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及其他因素减低了罗马尼亚各类产品的收获,并造成其剩余产品出口额的萎缩。

 德国多年来一直对克服罗马尼亚农场经济的落后及改造其农业生产表示关切。1919年3成立的德罗贸易协定规定罗马尼亚经济将在德国指导下改变方向。从此以后罗国需竭力增加德国所缺乏的产品之产量,例如纺织纤维和油料作物,特别是大⾖。

 据该协

 马尼亚必须发展森林业,各种矿砂与油矿的开发务必器和材料,并有德罗合组的独占公司或卡特尔管制。罗马尼亚需为德国企业和德国运输业创立自由区域。罗马尼亚的运输制度需加以发展。罗马尼亚的军备及军事工业的设备概由德国供给。

 1920年124,德罗签订了一个新经济协定,罗马尼亚同意减少小麦种植面积的20%,将这些土地改种德国最需要的农产品如亚⿇、棉花、油菜、饲料用燕麦。德国‮府政‬同意在技术上及其他方面帮助罗马尼亚进行它的十年经济计划,给予罗马尼亚长期信用‮款贷‬以购买德国机器与器具,并以此项资金协助其扩增产量、改进⽔道、发展灌溉。

 德国方面认为德罗商约是“德国贸易政策的最重要成功”是国将‮家国‬经济设计推及民族经济领界以外的第一个实例。”德国承认这个协定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德国需要的工业原料产品如棉花、亚⿇、油菜籽的生产,但他们同时称其对罗马尼亚亦有利益,可以帮助其解决经济问题,因为罗国的可耕地是有限的,而比起其耕地面积来,农村有大量过剩人口,所以农民改种那些需用更多劳力的工业原料产品是有利的。

 德国对于多瑙河流域其他各国的尼亚之速,但这些方案的宗旨全是一样:为德国谋利益。1920年11月⽇的德匈贸易协定规定匈牙利须改变农业的质,使其产品种类方面更多,而德国保证购买匈国全部可出口的过剩产品。例如匈牙利需减少禽⾁产量而增加蛋出产,以供德国的需要。在保加利亚,德国的经济目的可以一言以蔽之:強化农业。

 德国将保加利亚那些靠农产品而维持的工业加以发展,以期增进德保的贸易。举例说,为了鼓励保加利亚向德国出口罐头⾁品、⼲制⽔果和菜类,德国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保加利亚建造屠宰厂、冷蔵厂、玻璃暖房等设备,德国认为这些企业可以增加保国农民的购买力,可以昅收更多的德国工业产品。

 德国最大的化学公司如I。G。法本已经派专家对多瑙河各国的经济结构做了多年的研究,该公司研究所得的结果是:鉴于多瑙河流域土地利用之落后,德国的化学工业可以从中获取最大利益。多瑙河各国的土壤已经被耕种到枯竭的程度,如扩大生产并使其多面化,非施用化学肥料与杀虫葯不可。这批专家又发现,耕种方法和畜牧方法的现代化需要大规模使用其他化学品,例如畜葯、灭菌和发酵设备,及农家应用的油漆等等。

 除农业外,德国也计划开发东南欧的矿物资源。德国人积极参加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的冶金业,以期增加、铬、铅的生产。除西班牙外,南斯拉夫是欧洲最大的产铜地。对东南欧的工业和矿业发展,亦如对于农业一样,德国正在极力使其配合德国的需要,并在德国资助与指导下进行。只有在不违背东南欧的“有机体”发展之范围內,并有助于促进其‮民人‬购买德国工业品的能力,工业化方被允许。

 德国对东南欧的政策是使它变为德国的“农业腹地”他们对西欧各国的方案却将这些‮家国‬变为德国的“工业腹地”尤以比荷两国为甚。比利时主要是一个工业国,其工业化程度甚至⾼于荷兰。

 二战前比利时和卢森堡每年共出产700吨钢,每年出口500至万吨煤,但每年需由法德两国进口约1000吨焦炭以及大量瑞典铁砂。比利时的纺织工业亦甚发达,每年以大量的棉纱、棉制品、⽑线、⿇纱和⽩⿇出口国外。

 德国将比利时配⼊欧洲经济计划时是否仍保留比国领土原状似尚未决定。也许比国将被‮裂分‬成数国,北方的弗拉芒部分与荷兰并成一个缓冲国,而南方的瓦隆部分则与法国北部若⼲省共组一个新‮家国‬。比利时被占领后,其经济改组已在积极进行中,例如其农业即仿照德国农业自治区的办法而被改组,据1920年827⽇的德国法令,成立了所谓“比利时农业与粮食业‮国全‬公司”包括比国境內一切生产或买卖农业品的企业。凡生产或经售农业所用原料如肥料、种子、食料的企业,以及园艺业与渔业,亦均包括于该组织內。  M.MhUaxS.com
上章 中华大帝国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