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两难选择
李鸿基静静的坐在书房,将陈宇的奏章打开,看完后,不由赞了一声!”好小子,动作真快。”
陈宇在一个月内,已整合了唐军境内的一半银局,组建了三十九家银行分部,二百五十二个联络处,其中陕西有分部十一家,湖南有四家,湖北有五家,四川有七家,山西有五家,甘肃有四家,宁夏有二家,蒙古大草原有三家。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有五千万枚银币铸造出来,被商家民众兑换,仅此一项,唐军便获利二百五十万两之巨。即使去掉各种损耗,人工成本,纯利至少也有二百万两以上,发行银币,不但可以方便百姓,减少官员贪污,还是一个巨大的财源,唐军的财力等于凭空多出了一成。
李娃轻轻的走了过来:“殿下,侍中宋大人求见。”
李鸿基一听宋献策来到,忙道:“快请!”
昨
朝堂刚刚结束,此时若非急事,宋献策不会到来才对,李鸿基心中不由猜测宋献策所来何事。
不一会儿,宋献策摇摇蔽晃的走了过来,他身材矮小,脑袋又比人一个半还要大,以前行走江湖时常常受人饥笑,许多人称为宋孩儿,此时宋献策身为唐军的重臣,当然无人敢如此称呼,只是如此身材,穿上唐军的官服,更易引人发笑。李鸿基每次见到他都要强忍笑意。
宋献策进了房中。向李鸿基拱手道:“殿下,大喜,大喜。”
“何喜之有。莫非爱卿又要成家吗。”宋献策前几年一直没有娶亲,今年却好象突然开窍了一般,连娶了三房。所以李鸿基拿宋献策来打趣。
宋献策没有理会李鸿基地打趣:“殿下。河南李岩遣人来投。河南半省之地。殿下垂手可得口”
李鸿基“哦。”的一声:“可是人称李公子的李岩。”
“正是。”
李岩原叫李信,改名后,有人还叫他李信,有人叫他李岩,不过,人人都尊称他为李公了。从李岩攻下归德府后,唐军地情报系统就注意到了他。
李岩的才能李鸿基很清楚,只是若没有外力推动,李岩很难造反。开始唐军人才缺泛时,李鸿基也从来没有想过可以把他提早拉笼过来,后来唐军越来越强大,是不是再能够得到李岩,已是可有可无,不过,听到李岩要主动归降,李鸿基还是
高兴。
“这个李岩为人如何?”尽管李鸿基对历史上的李岩早就有过了解,但历史是真是假,还不能完全相信,通过现在地情报来了解更准确一些。
“此人仗义疏财,为人豪
大气,头脑清晰无比,实仍难得地帅才。”一连串地溢美之词从宋献策嘴里道了出来。
“爱卿似乎对李岩此人很
?”
“臣曾在杞县待过一段时间,对李岩有过
望,上面的结论都是臣和他交往时所得。”
“即如此,那就错不了,这次他派何人过来与我军联系。”
“来人是他的亲弟弟李仵,还有一个女的,好象叫红娘子。”
“什么,红娘子来了?”
“正是,听说这个红娘子是李岩的副手,好象两人之间关系还很亲密。”
宋献策见到李鸿基如此失态,不由有点奇怪,红娘子他见过一面,确实长得美
,更难得的是一身豪迈之气,一点也不输于男子气概,宋献策还以为李鸿基是从哪里听到红娘子美貌,动了心思,才特意加上了后面地一句。
李鸿基大为懊恼,红娘子是刑秀娘的妹妹,而且她后来跟了李岩,这些李鸿基早就知道,他以前还派人到杞县找过,只是当时红娘子却还没有到杞县,李鸿基派去的人自然落了个空,后来就淡忘了下来。
刑秀娘开始也是到处派人寻找她妹妹,几年却一点结果也没有,后来就死了心,停了下来,刑红娘在杞县拉起了一支队伍后,唐军的情报人员虽然注意到了她,但这样地义军在河南没有上千,也是成百,根本不会把她当回事,自然也不会向上面凛报。
李岩攻下归德府后,唐军的情报系统对这支义军大为关注,只是刑红娘成为了义军的副手,大家的目光自然放在李岩身上,以致于李鸿基现在才记起来,原来刑秀娘还有一个妹妹
落在外面。
李鸿基心里一阵心虚,若是让刑秀娘知道自己早就知道她妹妹的情况,却不派人接回来,非得和他大闹不可。见宋献策满脸狐疑,此时却不想和他解释,问道:“李仵和红娘子现在在何处。”
宋献策回道:“他们正在臣的府中等待消息。”
李鸿基敲着桌子:“你说,现在接受河南病之地,时机合适吗”
河南今年受灾严重,全省人口不下一半受灾,许多地方已经发生了相互食人的残剧,接近河南的唐军领地,已涌进了数十万人口,唐军现在每天都要大量调运粮食过去,唐军的粮食虽然有,不过,最接近河南的陕西,山西本身也遭受过旱灾,他们的粮食还要依靠湖北来调运。
这几十万人,每天就要消耗掉上万石粮食,加上唐军的粮食都要从最远的湖南,四川调运,路上的损耗也要达到三成,这还是唐军大势修路的结果,否则上千里的粮食调运,如果放在以前,恐怕五成以上的损耗都不够。
不过,救济这些人,对唐军来说不是没有好处,唐军在草原三年的移民结果,现在整个大草原的人数还不到五十万,唐军理想的人数是整个大草原能达到三百万汉人,现在连各城的实际所需人数地六分之一都没有达到。这五十万汉人还包括从满人手中救下来的十多万,加上唐军驻城的数万人。
事实上唐军每年全力移民地结果,只能换得草原上不到十万人的增加。而且这个速度还在减少,如果按这个速度下去,唐军再过数十年也完不成草原上生活三百万汉人的目标。可是河南一场大灾下来。唐军已往草原上输送了二十万地人口。达到了以前数年地总和,而且现在人口还在源源不断地输送中。
可是唐军一旦把河南接下来,那就不是几十万人的事了,而是几百万人,唐军哪有能力一下子救济那么多人,若李鸿基没有记错的话。今年河南的旱灾还不是最大,接下来的三年,河南会受到连续大旱与蝗灾的夹击,一年比一年厉害。唐军没有那个实力每年都要救济几百万人。
宋献策早年游走于民间底层,深知民众在灾年地疾苦,面对河南的饥荒,朝庭决不会救济,就是想救,他们也没有那个实力,唐军若不伸出手,这数百万生灵就要倒毙于沟渠之中,荒野之外了,若宋献策还是那个游走于江湖的郎中,自然会毫不犹豫的让唐军接下河南这个场手地山芋。
可他偏偏是唐军的重臣,不得不为唐军的整体考虑,草原上虽然需要三百万汉人,可那是在十年以上的基础上,若是一下子把数百万人迁到草原,那无论是对唐军还是对那些迁栖之人都是一场灾难。
唐军进入河南,白白替朝庭来解决这个包袱,那根本不符合唐军的利益,而且河南不是第一年遭灾,几乎每一年都有灾情,只不过没有今年这么重而已,即使唐军救了今年,难道明年还要救下去。
宋献策到底不是铁石心肠的人,想了半刻,毅然道:“还请殿下能够大发慈悲,救上这数百万人。
老实说,这人李鸿基也想救,毕竟只要能够渡过灾年,唐军的回报远比付出的要大,只是如何安置这数百万人,着实让人头痛,河南在数年之内都会有大灾,民众根本不能从土地上获得收益,除了草原,可以在短时接受上百万人的安置外,其余数百万人又往哪里安置,陕西,山西本身也灾害严重,根本不能安置灾民,除非把他们安排到湖广和四川,只是这两个地方人口本来就密集,再安排个数百万人,万一引起冲突就得不偿失了。
李鸿基苦笑:“不是孤王不肯救,而是实在救不了,数百万民众,若是几年都要靠救济,唐军再富,也要垮了。”
宋献策刚才的兴奋全然不见,是啊,唐军为什么要接下河南,此刻河南成了一大负担,面对各地烽涌而起的义军,朝庭拿不出半点办法,只有
缩在大的城池里,唐军若接下河南来,不但要救济灾民,还要出动军队应付那些大小不一的杆子,土匪。
李岩虽然占了河南三分之一,但他的地面上照样有各种大大小小的杆子,李岩真正的地盘只有归德府方圆百里能够确实控制,其他地方都是为了对抗官军,依付于李岩而已,否则李岩本事再大,也不能在二个月之内拿下河南三分之一的地盘。
何况朝庭在河南的力量并不弱,光是左良玉在南
就有十万人马,将李岩的人马与唐军隔开,唐军若想接管李岩的地盘,还得将左良玉的十万人马击败。
现在河南的灾民都把唐军当成了救命菩萨,他们都知道,只要逃到了唐军境内,那就会得到救济,可惜不是每个人都有力量逃到唐军的领地,许多人走着走着,在路上就倒下了,剩下的一般都是
壮才能逃过去。
这种方法是残酷的,但唐军也毫无办法,目前只能救这么多人,与其老弱一起救,不如只救
壮,当然,如果有老弱能够进入唐军的领地,唐军也不会拒绝救治,只是这样的人极少。
唐军若接下了河南,所有人都成了唐军的子民,若是不能全部救援,反而于唐军的名声有大损,大家不会记得唐军进来之前就遭了灾,只会说唐军救济无力,到时灾民中有人一煽动,暴动起来,那反对的就不是朝庭而是唐军了。
宋献策苦涩的道:“那是不是回复他们,我军暂时不会接受他们的投诚。”
李鸿基拦住道:“不,我军只是不接受河南之地,如果他们的队伍能够拉出来,我们唐军
他们加入。”
宋献策道:“明白了,我军要人不要地。”李岩能够拉出来的人毕竟有限,唐军完全可以接纳他们,至于河南这个地盘,只好放弃了。
送走了宋献策,李鸿基闷闷不乐,不进入河南,等于白白看着数百万人死去。
贺景匆匆赶了进来:“殿下,高立功将军发回来八百里加急。”
李仵和刑红娘在宋献策府中焦急的等待着,这两个月来的时光对他们来说如梦一般,义军在河南东部势不可挡,已经拿下了河南三分之一的地盘,可是接下来,义军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再向西,是左良玉的地盘,义军根本不能和左良玉的十万大军对抗,向北,是开封,郑州,洛
这样的坚城,义军也无力攻下,一旦义军失去了进攻的能力,加上义军裹胁的人口越来越多,粮食的问题终于暴
了出来。
义军搜刮了领地内所有的大户,他们的粮食虽然堆积如山,可是依然
足不了义军领地内一百多万人的胃口,李岩只能尽量保持军队的口粮,每攻下一个地方,当地的饥民只能有十天半月不挨饿,河南是整省遭灾,地主家的余粮供出来并不能
足宠大的饥民胃口。
官军并没有派人来围剿义军,可他们做得更绝,无论是左良玉,还是李风仙,他们都把饥民往义军这边赶,这一下义军的粮食更是雪上加霜,看着饥民经常成群的倒下,李岩满不是滋味,自己本要带着他们闯出一条活路来,没想到舍家造反了,照样救不了他们。
李岩只能放弃以前的打算,快速派人和唐军接洽,希望唐军能够进入河南救济,李仵和刑红娘只带着数十名
兵,一路晓行夜宿,到了唐军领地时,他们看到整个唐军系统都在运送粮食救济过来的灾民,对此行的把握又大了一些。
M.Mhu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