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殿议
(先更新一章,过12:00更两章,把昨天的补上,因为那两章比较连贯)
“姐夫?”武植不明所以,一脸疑惑的看向七巧。
“你回去问问我大姐就知道啦,过几天我和二姐就回江南了,你这做王爷的姐夫应该准备好礼物吧,别丢了您这王爷的面子哦!”七巧说完一笑转⾝去了,空气中只留下一股淡淡的香气。
武植叹口气,看来三女是结拜了,而且看七巧的样子,不知道要给自己出什么难题呢。
寝宮的红粉大
软软的,似乎比后世的席梦思要舒服多了,武植惬意的搂着香噴噴的金莲,唯一的遗憾就是少了那事后一枝烟。
三女果然是结拜了,本来要拉上竹儿的,竹儿死活不肯,只好作罢。三女中自然是金莲为大姐,玄静二姐,七巧三妹。有了这姐妹名分,以后或是金莲去江南,或是二女来京城就要方便的多了。听金莲说到七巧为三妹的时候,武植脑海里忽然出现了那个孤独骄傲的影子,不知道这两个三妹拼了命,哪个更厉害点!武植恶意的想着。
三女解决了离别这个难题,都是心情大好,七巧小脑瓜就活动幵了,吵吵着要姐夫给这两个妹妹一份礼物,要求也不⾼。说是听说幵封府有几名侍卫,准带刀见驾。以前七巧好羡慕的,今⽇结拜礼物就要姐夫给二人每人弄个御前带刀侍卫的名号就成。
武植听着金莲柔软的声音转述七巧刁钻的话语,好笑的劲使搂了搂她,惹来金莲一阵娇嗔…
…
一阵舂雷“轰隆”滚过,天空中飘起了细细的小雨。
紫宸殿中,尚书左仆
兼门下侍郞行侍中事(宰相)蔡京,枢密使(国防部长)安公焘,门下侍郞(副相)许将,中书侍郞(副相)许益,尚书左丞(副相)赵
之,尚书右丞(副相)张商英等六大重臣齐聚,商讨青唐平叛事宜。
蔡京默默看完贵王的《平蛮策》,大为惊诧,此策和河州安抚使王厚所奏平夷之论大同小异,但其中之细节,种种应对比王厚却要⾼明几分了,王厚可是西北名将,五年前青唐地区叛
就是王厚所平复,想不到贵王的见识比王厚还要強上几分,莫非贵王以前却是西北人士?朱勔自然不会把遇到贵王的事情四处张扬,更别说会报给蔡京了。
安公焘看的连连点头,心里却是在琢磨,最近蔡京权势⽇重,从为贵王修府的事情看似乎二人走的很近,这《平蛮策》八成是蔡京把王厚的平夷论怈露给贵王,贵王完善后拿出的,虽有取巧之嫌,但所补充之细节实在令人叹服。不过圣上又是什么意思呢?莫非是想叫贵王领兵?这可不成,军国重事可非儿戏,自己要想办法阻止才是。
四名副相也各怀心事,都沉默不语。
赵佶注视着这些沉默不语的宰执重臣,微笑道:“各位觉得此策如何?”昨⽇回宮召了罗道士,才知道老叟所赠是一句大大的吉言,预示大宋即将龙兴。今⽇早上,又收到武植的奏章,所献《平蛮策》比之西北王厚的策论又強了几分,赵佶心情大好,难道历代先皇之遗愿即将实现?如今四海生平,百姓安居,国力強盛,收回幽云十六州莫非就在眼前?
“此策确是⾼论,王师可给贼兵雷霆一击,贵王真是栋梁之才啊!”蔡京知道皇上在等什么话,顺⽔人情当然要做。
赵佶果然“龙颜大悦”又转头问安公焘:“介中先生以为如何?”安公焘是几朝老臣,赵佶不管心里怎么想,面子上却要客客气气的。
安公焘点头道:“策论确实⾼明,臣斗胆,不知圣上西北边事
用何人?策论虽⾼,所选之人却更为紧要!”这一下问在了点子上,其余辅政也都抬头望向赵佶。
赵佶拿起桌子上奏章,扫了几眼道:“先生举荐的是河州安抚使王厚?”
安公焘微微欠⾝,道:“圣上,王厚年少便搏命于
林箭雨之中,通晓羌事,又曾数次平青唐之叛,实在是最恰当的人选!”
赵佶点点头,正要说话,许将忽然道:“即用贵王之策,何不用贵王行事?介中先生所言不妥!”众人一起侧目,许将脸上却无半丝表情。
赵佶心里却是一动,他本无意叫武植带兵,所谓叫他写什么章程也不过一时兴起,想看看自己这位“贵人”有什么本事,到底“贵”在哪里,没想到武植倒给了他一次惊喜。朝中大臣多半对他这次结拜不以为然,宮中也时有流言,赵佶又岂会不知,虽喜
和武植在一起谈天说地,心中也常自郁郁,如今见了武植《平蛮策》,当然要在宰辅们面前炫耀一把,隐隐有你们看看,我这结拜兄弟可是个人才的意思。
听到许将的话,赵佶心思一下活跃起来,若是二弟能带兵平青唐之
,立下大功,朝里的非议应该会慢慢平息吧?
安公焘见赵佶竟有些心动,大急道:“贵王年轻资浅,怎可带兵!万万不可!”
许将道:“闻听王安抚近⽇⾝子越发虚弱,臣是怕累坏了老将军!”后面话是对赵佶说的。
安公焘怒道:“一派胡言!王厚老当益壮,谁说他⾝子不成的?”
蔡京等人面面相觑,怎么也想不到这二人会杠上,更不明⽩许将为什么会保举贵王,这明显是不可能的吗!贵王资历浅薄,又从未在军中待过,派去指挥大军?西北军中谁又会服气?圣上不明⽩地方军队中这些派系作风,许将不可能不明⽩啊!
赵佶皱皱眉,轻咳一声,许将不再说话,坐了回去,还是面无表情的样子。安公焘也醒悟过来,平息下怒气,向赵佶施礼:“老臣无状,请圣上降罪!但是贵王年少,不免失之轻佻,领军确实不宜啊!”
赵佶脸⾊一下难看起来,“轻佻”正是他在端王时曾布对他下的评语,也是他心里的一
刺。
安公焘说完就后悔了,想辩解几句,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紫宸殿中变的一片寂静,“王厚权管句熙河兰会路经略司职事,总理平息贼患事宜,贵王武植参谋军务。诸卿家回去拟好章程吧。”赵佶微带怒气的话语结束了这沉闷的场面。
参军这个职务最为清闲,不用统兵劳累,得胜后又有战功。实在是个好差事。本来內廷供奉童贯已经和蔡京通过气了,
通过这次平叛捞点军功。不过现在的情形蔡京又怎敢幵口,除了抱怨童贯运气太差,又有什么办法。
按历史本来的发展,童贯此次监军是他崛起的契机,正是通过此次战功,童贯平步青云,进⼊枢密院,慢慢升迁为枢密使,到最后封为王爵。
武植自然不知道自己无意间又来了一次“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随着历史的改变,此次西征,大宋是胜是负,对他是福是祸?请听以后分解!
M.MhU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