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振大唐 下章
第四百一十章 龟兹分兵
 西征大军一路之上晓行飞马夜宿扎营,由长安到兹镇有七千余里之遥,而将士只用了月余的时间就到了兹镇的首城,也就是现在西北安抚司行辕的所在”伊逻卢城!标兹,又称丘慈、邱兹、丘兹,以库车绿洲为中心,原是西域古国。在唐初,因其附属于突厥,与焉耆连兵相拒我大唐军队,而被我大唐平灭,渐渐成为大唐统治西域的中心。

 西征大军抵至兹时,天色已是黄昏,身为西北安抚右使风道顺已早早地在伊逻卢城城门外恭。我下令六万西征大军驻扎在东城门外,在车驾检校官李思成的引领下,风道顺在我马前拜见道:“臣西北安抚右使风道顺见过吾皇万岁!只因此城统理西域,南近吐蕃,北望回纥,臣在防务土不敢稍有懈怠,因此未能远圣上,还望圣上恕罪!”

 这个我昔日的近卫铁汉,如今已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了,此时相见,心中倍感亲近之余,我也颇为欣慰。而风道顺重见自己的恩主,心下也激动非常,以至拜见的言语微带颤抖。因为时间上的急迫匆忙,朝汀部所先行下达沿途各地的驿报写得十分简洁,并没有提及西征大军之中有两位皇帝的嫔妃随侍,是以风道顺并没有拜见侍于我两旁的戎装娘娘。我赐了风道顺平身,在交谈之中,一同策马进入了伊逻卢城。

 待得晚膳用罢,我与风道顺、员俶三人细细地商议了一下,确定了入战西域的大体计划,便召集军中将佐进城议事。

 是时,除了一干文臣主将外,还有铁壁军统领忠武将军于明江及其属下宜威将军杨庆栋、张显良,神机军统领忠武将军卫德师及其属下宜威将军赵保宏、黄弛骏,横野军统领忠武将军薛庸薪及其属下宜威将军童悍、孟薛,定远军统领忠武将军李德高及其属下宜威将军刘斐、高师屠。

 参拜完毕,我开言说道:“此次西征,务必要在打疼大食国的基础上,扩大大唐在西域臣民心中的威望,让西域臣民从心里完全消除大食、吐蕃历年来所给予的影响!所以,此行西域,各部不仅要打好漂亮仗,更要整肃好军纪!”帐下将佐齐齐凛然奉令。西域诸国臣民数代经商之下,不仅积累了许多的财富,许多国民更养成了见风使舵的墙头草精神。我要完全掌握西域,甚至将它纳入大唐疆域,就必须在展现武力的司时取得他们的心。

 接着,我向诸将说明道:“前时,西北安抚使高仙芝奇兵奔袭,在史国至康国二百余里的距离内,三战三捷!既解了史国、康国和曹国的危急,又灭除了大食贼三万左右的兵力!如今,大食贼收拢兵力布置在史国与吐火罗之间,由它吐火罗地区的十个属国攻略臣服大唐的吐火罗、厩宾、帆延、骨咄’汗那、解苏、悒达等国,设局引高卿所部!而高卿则会合西北安抚副使王林部在史国左近寻找战机!

 据朕与员卿、风卿商议,决定对大食来犯之敌,实施关门打狗之计!朕已飞鸽传令,命高卿的西北所部留下五千重骑兵,暂时协助史国城防。余部四万五千人马务必在第四十六天时,出现在呼罗珊边境上就粮于敌,并在截断入侵贼兵归路的基础上,对大食国呼罗珊省展开绊攻!”我所知道的这些最新消息,都是由高仙芝所放飞的信鸽而来的。

 吐火罗地区,紧临大食品国的呼罗珊省,在吐火罗地区的诸国中,多勒建、护时建、柯达多支、罗烂城、护闻城、揭职、迟散、乌拉喝、冠密、钵罗等十城国臣服于大食。现在十五万大食贼军中,就有近六万数的兵马是这十个城国措齐的!而吐火罗、罽宾、帆延、骨咄、缚喝’汗那、解苏、绝达则是效忠大唐的城国。

 话至于此,我语调一顿,沉声下令道:“因此,朕命左锋大将张恒远率所部二万兵绕行北路,经过跋禄迦、凌山、素叶水城、千泉、怛罗斯、白水城、簸赤建’国、安国,至距缚喝以北三百里左右;以右锋大将吴东生率所部二万兵由此绕行南路,经过拨换城、握瑟德、葱岭、兴都库什山,至杞西北的乌浒河北岸。各部只需一路疾行,务必于四十五后的未时初刻之前到达目的地,并于未时初刻向大食贼同时发动攻击!”吴东生和张恒远二人躬身接令。

 由于一路所经过的地方,都是大唐的属国臣族,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行军的速度快速,根本就难得有人知道我军的行动人数、目标和目的,所以我强调行军速度和约定到达时间是必要的。当高仙芝攻克吐蕃的连云堡,也是在西域之地兵分三路,约定于七月十三辰时在连云堡下会战的!

 而在计戈之中,我所率的二万中军豹骑,再加土风道顺执意拨加的一万天山军,直面正西而行,目标直史国与吐火罗之间的大食贼兵。天山军原本是北庭节度防制突骑施、坚昆的精锐之师,与瀚海、伊吾二军合称为北庭三柱,也是当年十大节度中的老牌边军,其战力自毋庸置疑。

 “大唐如今百废待兴,西征之战最宜速战速决,我军虽然胜在我知彼而彼不知我,而且我军的整体战力强横,不象大食贼军那么兵源驳杂,战力不一,但分兵作战,联络终是颇为不便,因此,朕请诸将每遇状况自己冷静量忖,尽最大努力地保证准时发动攻击!”眼见诸将佐个个精神振奋,颇有磨拳擦掌之势,我语气一缓说道“为了免去人地两疏之弊,朕特令西北安抚右使风卿选派一百二十名熟悉西域地理及风俗言语的军士充作向导,分拔三军,还望众卿莫负朕望才是!”  m.mHuaXs.COM
上章 重振大唐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