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朝的那些事儿 下章
1709-1710
 高祥的这套策略,对付像王朴那样的白痴,估计还是有点用的,但祖宽这种老兵油子,那就没招了,他立马看穿了这个诡计,拉上了左良玉,一起去找高祥算帐。

 接下来是张献忠先生的受难时间。

 其实这事跟张献忠本没有关系,只是高祥让他过来帮忙,顺道挣点外快,可惜不巧的是,碰上了硬通货。

 跑路的时候,根据惯例,为保证都能跑掉,是分头跑的,高祥、李自成是一拨,张献忠是另一拨。

 所以官军的追击路线,也是两拨,左良玉一拨,祖宽一拨。

 不幸的是,祖宽分到的,就是张献忠。

 我说过,祖宽手下的,是关宁铁骑,跑得很快,所以他只用了一个晚上,就追上了张献忠,大破之。

 张献忠逃跑了,他率领部队,连夜前行,一天一夜,跑到了九皋山。

 安全了,终于安全了。

 然后,他就看到了祖宽。

 估计是等了很久,关宁军很有精神,全军突击,大砍大杀,张献忠主力死伤几千人,拼死跑了出去。

 又是一路狂奔,奔了几百里,张献忠相信,无论如何,起码暂时是安全了。

 然后,祖宽又出现了。

 我说过,他的速度很快。

 此后的结果,是非常壮观的,用史书的话说——伏尸二十余里。

 张献忠出离愤怒了,而这一次,他做出了违反常规的决定,比较有种,回头跟祖宽决战。

 是的,上面这句话是不靠谱的,张献忠先生从来不会违反常规,他之所以回头跟祖宽决战,因为在逃跑的路上,遇上了两个人——李自成、高祥。

 人多了,胆就壮了,张献忠集结数万大军,在龙门设下埋伏,等待祖宽的到来。

 张献忠的这个埋伏,难度很大,因为祖宽太猛,手下全是关宁铁骑,久经沙场,“发一声喊,伏兵四起”之类的场景,估计吓不住,就算用几万人围住,要冲出来,也就几分钟时间。

 面对困境,张献忠同志展现了水平,他决定,攻击中间。

 利用突袭,把敌军一分为二,分而击破,这是唯一的方法。

 单就质量而言,他的手下实在比较一般,但正如一位名人所说,有数量,就有质量,他集结了十倍于祖宽的兵力,幵始等待。

 不出所料,祖宽出现了,依然不出所料,他没有丝毫防备,带领所有的兵力,进入了埋伏圈。

 张献忠不出所料地发动了攻击,数万大军发动突袭,不出所料地把关宁军冲成了两截。

 接下来,就是出乎意料的事了。

 他惊奇地发现,虽然自己的人数占绝对优势,虽然自己出现得相当突然,但从这些被包围的敌人脸上,他看不到任何慌张。

 其实张先生这一招,用在大多数官军身上,是很有效果的,对关宁军,是无效的。这帮人在辽东,主要且唯一的工作,就是打仗,见惯大场面,所谓伏兵,无非是出来的地方偏点,时间突然点,队伍分成两截,照打,有啥区别?

 特别是祖宽,伏兵出现后,他非但没往前跑,反而亲自断后,就地组织反击,而他手下的关宁军,似乎也没有想跑的意思,左冲右突,大砍大杀,战斗从早上幵始,一直打到晚上,伏兵打成了败兵,进攻打成了防守,眼看再打下去就要歇菜,撒腿就跑。

 前后三战,张献忠损失极为惨重,死伤无数,被打出了毛病,据说听到卢象升、祖宽的名字就打哆嗦。

 河南不能呆了,他率领军队,转战安徽。

 相比而言,高祥、李自成的遭遇,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只有更惨,没有最惨。

 高祥第一次遇见卢象升,是在汝城外。

 据史料记载,当时他的手下,有近二十万人,光是营帐,就有数百里(连营百里),浩浩,准备攻城,看起来相当吓人。

 而他的对手,赶来救援的卢象升,只有一万多人。

 其实一直以来,官军能够打败民军,原因在于官军骑马,而民军只能撒脚丫跑。

 但高祥是个例外,我说过,他的军队,是重甲骑兵,而且每人有两匹马,机动极强,而卢象升手下能跟他打两把的,只有关宁铁骑,且就一两千人。

 更麻烦的是,当卢象升到达汝的时候,军需官告诉他,没粮食。

 没粮食的意思,就是没饭吃,没饭吃的意思,就是没法打仗。

 一般说来,军中断粮一天,军队就会失去一半战斗力,断粮两天以上,全军必定崩溃。

 卢象升的军队断粮三天,没有一个逃兵。

 这个看似没有可能的奇迹,之所以成为可能,只是因为卢象升的一个举动——他也断粮。

 他非但不吃饭,连水都不喝(水浆不入口),此即所谓身先士卒。

 所以结果也很明显——得将士心,同仇敌忾。

 其实很多时候,群众是好说话的,因为他们所需要的幷非粮食,而是公平。  M.mHUaxS.Com
上章 明朝的那些事儿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