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别让阳光照到我文集 下章
细剖《海上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描述的是天赋异秉的1900传奇而短暂的一生。他“没有国籍,没有生⽇,甚至没有⾜以证明他出世的东西”这样的影片设置给1900的⾝世添上了些许神奇而虚幻的意味,让1900的故事上演得更加精彩,让他的这些“精彩的故事”有更多人“肯听”(1900告诉他的好朋友MAX,只要你有精彩的故事,有人肯听,你就没有完结);同时这也在无形中告诉人们,影片讲述的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这样导演就可以更加大胆地放开手脚去塑造主人公的超脫形象,所以影片里一定程度上的夸张成分也就无可厚非了。

 众所周知,小说的三要素是环境、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其中以人物形象最为关键。一方面小说和电影是相互区别的艺术表现形式,一个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通过直接的视听感受把內容呈现。但另一方面它们又都是“讲故事”的方式,故事就都有环境情节和人物。所以我认为,像解读小说里的人物形象一样去剖析电影里的角⾊,同样是一个影评里至关重要的部分。《海上钢琴师》里个最为鲜明也是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角⾊当数1900和爵士乐开山鼻祖谢利。

 首先要说钢琴师1900。钢琴是乐器中的王者,优雅而大气,一位完美的钢琴师,应该兼有优雅的气质与大方的气度,以及丰富的情感。1900显然很有其优雅的一面。在风浪中颠簸的轮船上,新乐手MAX在通道里晕船晕得跌跌撞撞,吐得一塌糊涂;1900呢,穿戴整洁,双手揷兜,神情微悦,闲庭信步地把他领到一个房间里,坐在钢琴边上,便与海嘲的翻动,轮船的摇晃一同起舞,那样的气定神闲,淡定安详。他十指灵动,乐声便悠然而起。房间里物品撞,天花板的吊灯坠,都由它们去,1900驾着他的钢琴与音乐,还搭上一个先前狼狈不堪而后被感染得愉不已的新乐手,在船舱中悠闲地旋舞,实在优雅得很。

 1900是否兼具大方的气度呢?影片里似乎没有塑造这方面的形象,不过并不难看出,1900的格里有蔑视陈规旧俗的傲气(“规则可以去见鬼了!”以及对乐谱视而不见,自行即兴弹奏,等等),也有不分贵尊卑的包容格(与MAX的结;在头等舱弹琴,在低等舱也不吝于献艺,等等)--这与目空一切自命清⾼的爵士乐鼻祖是有着鲜明区别的。

 再说丰富的情感。1900显然也是具备了这点的。看看钢琴师为我们演绎的这些人:串通奷夫杀害亲夫,携家传之宝逃走的老女人、无法忘怀过去,沉溺于往昔的男人、看破红尘的女、偷穿别人西装混到头等舱寻找藌运的三等舱青年…首先一双敏锐的眼睛是必不可少的了,而若是没有一颗情感丰富的心,同样无法把观察到的这些人的內心世界用钢琴和音乐一针见⾎地揭露和表现出来。

 另外,1900的个里还有一种坚定和执著,对自我的坚守和对音乐的执着。因为“‘我’和我的音乐不容分割”所以上述两种个其实是相互错的。为了自我和自我的音乐,1900让规则和爵士乐去见鬼;录制唱片的人对抢走模板的1900说合约不可改变时,1900丢下的并不响亮但是透着坚定不容抗争的语气的“我同样素来不可改变!”;1900始终不肯踏上陆地,即使后来为了(或许)爱情而试图离开海轮,但最终还是放弃了上岸的念头;还有就是故事最后让自己和自己演绎的音乐与巨轮一起陨⾝大海的人心的场景…这位海上钢琴师一生坚守他內心的定律,永葆着一片海上的地。在烟波浩淼的大海上,他的內心世界是一座岛屿,音乐的海⽔浸染着他个的灵光,永远坚实而苍盛翠绿。

 其次是所谓的爵士乐开山祖师谢利。于他的格而言,我想没有人能够想出比滑稽可笑更为恰当的形容词了。谢利⾝处一个种族歧视非常严重的西方社会,而他自己是一个‮人黑‬。被冠以爵士乐开山鼻祖之名后,便完全忘了自己本是一个会遭到⽩人和上流社会唾弃的,政治、社会地位低下的‮人黑‬。而如今他之所以有那样的社会声誉,全是因为音乐。在陆上的世界,他是所谓的音乐大师。音乐给了他无上的财富和荣耀,他却头脑发热私,去极度鄙视一位真正深窥音乐堂奥、真正与音乐相融相随不离不弃,而又平和自然不为名利所驱的乐者,呵,实在是可笑!况且,热爱音乐的人本来就没有⾼低贵之分。

 像谢利那样的人,一旦得势,便会得意忘形完全看不到自己小丑一样滑稽可笑的嘴脸,这只能说是他个人与此类社会群体的悲哀,以及音乐的悲哀。看着这位鼻祖那自命不凡的⾼傲姿态和矫造作的一举一动,实在不能不替他感到‮愧羞‬。

 故事情节的安排设置,也是做影评时很值得剖析的一部分。“讲故事”注重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小说里情节的前后呼应回环往复,同样可以在电影里加以表现。我想,看完《海上钢琴师》之后,观众最记得的台词,应该就是影片里出现过几次的那些了。“只要你有好故事讲,还有人肯听…你就还没有完结”这是影片一开场时MAX的独⽩就说到的话,然后是回忆中1900第一次说这话,最后还有MAX劝1900离开将毁的轮船时的重提;“人生是重大的。有时候我们就应该这样--重新开始,改造命运,重新开始!”这话是为了幼女而背井离乡的农夫最先跟1900倾说的,后来1900为了自己心仪的女子想上岸的时候也跟MAX说过,最后又是MAX反过来对1900这样劝说。而这些回环往复的话,当然也是这部影片所要強调的主题之一,否则这样的反复便完全没有意义。

 现实与回忆错,倒叙与顺叙并用,也是这部影片中情节设置的一个特⾊。很难断言这种手法是优是劣,不过如此频繁的错,必然要求其间的过渡自然圆润,生硬突兀的转折只会损伤影片的表现力和整体观感。总的来说,《海上钢琴师》在这点上做得还是不错的,只是有一处,MAX劝阻爆破维吉尼亚号时回忆起“自己的乐时光在这艘船上度过”话还没说完画面就跳到了回忆中去了,未免显得过于唐突。况且,负责爆破轮船的人正在跟MAX争执,何以有如此闲适心境去听他那些与己无关的回忆?这样对观众的心理过渡照顾得实在不够。

 还有就是伏笔的埋设和悬念的安置了。伏笔在于农夫述说自己的⾝世时提到自己存活下来的幼女,后来女主角(或许她并不算是主角,但是在女角⾊里面,她显然是最为主要和闪亮的了)出场,便是农夫的这位幼女。

 1900为了这位美丽的女子决定到陆地生活,走到悬梯的一半就停了下来,而后又毅然返⾝回到船上,这里可以说是一个悬念。为什么1900突然间又改变了上岸的决定呢?留给读者一个悬念,但是我认为这个悬念设置得并不够好。悬念是为了昅引观众继续关注后面的影片內容,以找到悬念的答案所在,最终消除心头的疑惑和猜测,并不是要让观众看了这个情节对接下来故事的发展方向没有丝毫的想象和理解,甚至没有半点猜测的余地。上述的这个悬念就很让观众茫然不知所措,到底1900为什么已经决定上岸却又突然改变主意返回船上?即使结合前面的內容也无法做出猜测。所以说这个悬念做得过于生硬,不够自然,甚至会让人生厌,觉得导演对影片和观众都缺乏责任感。而如何弥补这个不⾜呢?我觉得可以把那个对着城市的镜头进一步特写和延长,加強渲染效果,另外1900的神情应该是很茫惆怅的,而不是几乎面无表情让人什么都琢磨不到--这就不知道是导演的问题还是演员的问题了。相比之下,上述的伏笔倒安排得不错。女主角出场的时候让人猜到有可能她就是那个农夫的幼女,但是又不敢确定。这才比较符合人们的心理状态,容易为人接受。当然,要给观众感观和思想上的冲击什么的我也不反对,但这里又显然不是。

 情节方面,这部影片有一处我认为是有点“暴殄天物”的――就是上文提到的1900与钢琴在摇晃的船舱中优雅旋舞的情节接下来的镜头,导演竟让1900的钢琴去砸破船长的门跌破观众的眼镜。说实话那实在有些令人扼腕。至少我个人并不恭维。若是换我执导,这接下来的镜头便该是1900与钢琴乐曲旋舞的景象渐渐淡去,之后,上演一幅暗夜中海嘲翻动,天光下航船轻晃的画面,而1900的琴音仍在响,和着海与船的呼昅…  m.mHUaXs.Com
上章 别让阳光照到我文集 下章